2015年4月2日~6日我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下此文作为纪念。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西北部农村人民全景式生活面貌的长篇小说。从农业学大寨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到包产到户的个人承包制,从赶英超美到改革开放,作者通过紧紧把握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时代发展,刻画每个人之间的关系与命运。我们在书本上读到的农村改革历程不过数页,而历史上真正进行改革的步伐又是如此艰难!我们这一代大概很难想象文革结束后的那段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依然激进、农民生活贫困达不到温饱、大部分人没走出过山区、固守传统农业的真实历史。路遥在书中有着大量的背景介绍与环境描写,还原了当年的历史风貌。接着时代向前发展,作者又通过细腻的多角度描写村庄里每个人的思想转变。在第二部中路遥用这样一段话概括: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沽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普通人时刻都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
读着书中贫穷的双水村,对每个人的形象与性格都了然于胸后,我越发觉得无论是在黄土高原住窑洞的陕北人民,还是在江南地区鱼米之乡的南方人民,农村发展格局都是出奇一致。甚至我觉得路遥描写的就是我的村子。
在这几天阅读《平凡的世界》中我得到作者路遥舒适的精神按摩。是的,不知觉中我的情绪会随着孙少安开办的砖厂生意起伏而波动;会在孙少平终于向晓霞表明心迹后激动起来;会在李向前酒驾后失去双腿的描写而不时摸下自己的膝盖;会因田润叶终于与李向前和睦相处而长舒一口气;会因田福堂万年衰落而感慨;会因晓霞不幸牺牲后众人才知她身份而唏嘘;会因孙兰香过着理想的大学生活而欣慰......路遥写作时在头脑中必须化身为各个角色,而我在阅读时也变出了更多的我。在这个阅读长篇小说的过程中,自身遇到的某些问题能随书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而更好地思考,就像写的是自己一样。作者已为你设定了一个目标参照,只要足够耐心连续读下去,就能看出作者给予你的锦囊妙计,会有豁然开朗的通透感。令我欣赏的是作者笔力似乎穿越了年代的隔阂直指某些当代的社会问题。有很多,这里举一例。
比如,被动接受父母和徐大爷安排而与李前进结婚的先生润叶。她不爱他却将这门婚事应允下来,即使在前文中她是如何爱着孙少安,然而像她自己说的“说错一句话后悔一辈子”。这不就像现在我们某些人随着父母催婚甚至与父母闹矛盾吗?路遥先生用一段话揭示了悲剧的起源,对我们仍有深刻启示。这段话是:
“她开始动摇了。她的力量使她无法支撑如何巨大的精神压力。当然,除过客观的压力意外,她主观上的素养本来也不够深厚。使得她现在还不能从更高意义上来理解自身和社会。尽管她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懂事,甚至也有较鲜明的个性,但并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广阔的眼界,因此,最终她还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认为这段批判性角度的文字分析得十分到位。我相信这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个由于自身局限性而做着不情愿的事情的“润叶”,他们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改变局面,把命运的主导权或被夺被拱手于他人,郁郁不得志。其实,内因决定外因,若每个人都着眼于客观因素的局限而不发挥主观积极性,命运将难以掌控。
生活中我常被碎片化信息碎化了思考,对各种渠道看来的杂文多以摘抄保存其中精髓。其实反刍同等重要,隔一段时间再来看自己曾经钟情的那些文字,除了重温的熟悉感外还让我得以审视当时的关注点,比如哪些人说过的话对我影响较大而现在是否仍旧?通过对比得出不同阶段的思考不同的特点,我希望能在持续关注的领域中深一点地探索。浅阅读止步于飞快翻阅的指尖,但我们可以给自己慢慢消化的机会。读《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次与作者不断对话受启发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