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IT共论创业
一个数据创业者的八个疑问

一个数据创业者的八个疑问

作者: 柳无之 | 来源:发表于2016-05-13 08:13 被阅读41次

标题是给纲领的,本文的真实标题是《无量管理日志16.5.12》

这两周从搬进办公室到新人招募完毕,无量数据可以说是有很大的进展,却又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进展。

很大的进展,是因为我们从产品、资本、管理、人员都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完全没有进展,是因为我们的前端没有什么迭代,而对于用户来说,前端无疑是产品的唯一窗口。

这阵子我基本上都扑在具体的事物里面,说实话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做出宏观的思考,而脑子里也积压了几个大的疑问,更加关乎公司的存亡和整个人工智能未来的走向。

第一个疑问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沟通模式会不会消亡,很多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会不会消亡。

如果他们会消亡,那么新的沟通方式和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是什么。

抬头看天固然重要,而面对黄土时,一个又一个疑问又接踵而至,比如客户提出的哪些需求是一定要实现的,哪些需求一旦满足了,是不利于无量数据长期发展的?是不是符合人工智能进化方向的,是不是真的替代人的某些动作和某些思考的?

第二个疑问,无量数据到底要专注哪一块?

现在光是提供数据查询的、征信的数据公司就要好多,本来我们认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好牛逼,什么都能查到,但仔细探索了一下,成为了门内人之后又发现,逻辑上不难实现,主要仅在于一些爬取规则和验证码脚本的修修补补。

这些门槛特别低的产品,会不会很快在一两年内就迎来退潮?

同时,我们的客户,在历次科技革命中都被忽视的广大的中小企业主们,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一个用户需要知道推荐结果的商圈,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动对结果的所在商圈评分并直接在综合得分呈现出来?

如果用户需要一个备注框,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动跟踪他的通讯记录和信息记录,自动生成当前状态?不需要让他再一个一个打字?

如果用户想要知道结果的更准确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街景、或者其他网上的信息碎片生成更详细的分析结果?

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我们从传统企业面临的这个中介那个中介,传统企业头疼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出发?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一款或者几款产品,真正意义上替代这些承担信息筛选获取和分析决策功能的中介?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仅仅是做出一个可视化数据统计的软件,企业家们第一眼觉得有用,很可能用了一周就再也不接你电话了。

扯一个题外话,可能是现在双创运动的连带效应。

昨晚上大概七点多,俩大学生冲进办公室,说他们有一个创业计划书,想让我听听,似乎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一样,我不舍的放下手中的活,听他们介绍了好久,不出意料是常见的校园市场,然后用我觉得最婉转的语言告诉他们回学校好好先把事情做起来,别乱想投资的事情。

饿了么都这么大了,知乎上才出现了一堆“想做一个外卖平台”的创业想法。

你要抄早点抄好不好,即使是和人家同时出发,你每天少干一小时,或者你哪天想偷个懒,那你就注定输掉整个战役,然后回望过去,为什么当初不拼一把,就觉得自己整个人生就是悲剧。回到现在,你LOL的时候为什么不觉得是悲剧,你把妹的时候为什么不觉得是悲剧,等到你尝遍了人间烟火,再去跟一群衣衫褴褛的饿狼在商业领域竞争,只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人有一个通病,就是骂别人特别带劲,特爽,看的人也特爽,但轮到论自己过失的时候,就对自己特别宽容。

我也是,我也很想骂,以前发文,经常有人说总是少了最后一股劲,没错,这是我过去几次失败的一个总结,实话说,跟罗永浩的经历比,可能我没他那样关小黑屋关两个月学英语,但没关系,但过去我跟他一样三心二意啊,做了这个做到百分之六七十,觉得差不多就收了。以前玩游戏也是,比如坦克世界,效率到1200就不玩了,不再追求技术了,再回到初中打魔兽,BN打到个亚服前几页就不玩了,到了高中,魔兽才火,跟同学吹老子当年ROC时代如何如何,鬼才信你。

第三个疑问,就是问题当前,到底是妥协还是坚持?

你妥协了,妥协对了,最后成功了,别人说你顺势而为,有大局观,有战略。

妥协错了,别人说你三心二意。

你没妥协,死磕成功了,人家说你天才,理想主义者,百年一遇的大师。

死磕失败了,人家说你傻,没开窍。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情况如此,你是妥协还是坚持?

人无时无刻都在面临妥协还是坚持的选择,大到公司的公关危机,小到一小段代码的通顺。

本来制定周全的战役计划,因为敌人一两个兵力部署的变动,或者战场上出现了新的敌人,你是要更改计划还是原计划死拼?如果更改计划,刀剑已经出鞘了的将士小则唉声叹气,大则哗变犯上,如果原计划死拼,要么一战毕全功,凯旋而归,战史上留下佳话,要么掉入敌人圈套,沦为后世笑柄。

战史上的败将,远到庞涓项燕,近到杜聿明张灵甫,哪个不是才华盖世,显赫一时,可最后都是败在那么一刻的选择错误。

我讲的这个问题,有两种人是体会最深的,一种是企业正在生死存亡关头的,他每一天无不担忧企业的出路,家庭的未来,孩子的教育,这些一个一个问题伴随着房价逐渐压倒头顶,渐渐支撑不住。

另一种是天生有忧患意识的,他们无论企业好坏,每天都在思考危机在哪,什么时候到来。

有人会问那些企业生死存亡的企业家,他们天生没有忧患意识吗,之所以把天生单独出来说,正是因为部分企业家是没有忧患意识的,他们在企业大把大把挣钱的时候,政府贴金,媒体报道的时候,充分满足于自己的荣光之中,这种人在封建社会他会活得很好,只要没有战乱,可以凭着做人法则平安终老,但放到现在就失效了,所以他们企业到了生死存亡要被淘汰的时候,他的忧患意识才会出来。

有人会问我,我自己算哪种?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真正成功过。人的本性不是我自己说是谁就会是谁的,等到无量真的顺利发展到舒适区了,我的问题就会暴露了,所以我要保证企业制度要快速完善,要保证到那个时候,万一我不适应,能有一个好的企业制度踢掉我,保证企业自己存活下去。

所以,实际上妥协还是坚持,这是个终极问题,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统一的答案,生死存亡,兴衰荣辱,家国天下,无一不是围绕这个问题。

第四个疑问,这么多同业会和路演会,我们是拥抱还是远离?

我不是鄙视某个同行,实际上我是鄙视所有同行,当然这个是对事不对人的,因为我觉得我们这批数据创业者,谁死谁活都不好说,但肯定的是最后活下的肯定不多,而他们当中肯定有跟我一样鄙视所有同行的。

我不想讨好每个同行,我只想找到和我一样鄙视同行的,或许两个鄙视同行的同行,反而能合作的很不错。

我鄙视同行有两个点,一是大量的搬运工创业,说白了就是把国外那一套抄过来,直接汉化,对就是打了个汉化补丁,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这样可以赢一时,而且越是可见的东西,他的抄袭成本越低。

另一个是炫技,即便是数据领域,每家专长都不一样,但总有在技术上惊艳的,同业会里炫技是再正常不过了,每次同业会里最瞩目的永远是超前个十年二十年的新技术。

同业会的误区就是大家谈论的话题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你在同业会上的受到的灵感,很可能会把你往死路上带,当然客户给你的方向同样也会把你往死路上带,真正的活路,还是要自己静下来思考人性,思考社会法则。

现在的同业会,实际上和以前的展销会没什么两样了,要么是一些领着虚职的协会会长上去讲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要么是上来卖自家产品的,搞笑的是,产品永远不对口,台下坐的,压根就不是你的客户,看热闹占大多数,然后就是竞争对手,你真正的客户,此时恐怕还在公司里开会骂人呢。

我写这么多,是冒着得罪一大群人的风险的,这会让我变成一个“非主流”数据创业者,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是把本来风险就高的创业行为又加了一层风险,一个不会讨好同行的CEO,会是一个什么下场?是像郭德纲一样开辟出自己的舞台,重新代言整个行业?还是像罗永浩一样永远入不了主流,不温不火的满足着核心的铁杆用户?

其实想想都不重要,如果说哪天无量倒闭了,恐怕被同行封杀而倒闭是最不可能的情况,因为被封杀就意味着强大,强大就意味着我有合纵连横的资本。

所以我鄙视同行没关系,鄙视或者不鄙视,公司都不会因之加分而减分,更不会影响友商合作。

一个花费很多精力在同行上的CEO,绝不是一个好CEO。

第五个疑问,我们的人才政策如何?我们要吸引什么样的人?

聊到人才,我们不妨回到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我们回想一下哪种人才最不被待见?就是文武都不错,武力值都是70多80多的人,是不是,有没有印象?如果你玩一个三国游戏,是不是先看武力值,恩吕布108,关羽102,张飞101,都要了,然后智力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都要了。

反观另一群人,他们的武力或者智力都不那么重要,但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都能看到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

姓名 统御 武力 智力 政治

公孙瓒 84 83 70 46

徐晃88907448

廖化73766449

皇甫嵩87617351

祖茂70716253

朱霊71736753

高览76826655

鄧忠72856955

丁奉81807155

夏侯覇79847755

于禁84787057

関兴76866258

王平83797658

関平77826860

朱然79697160

韩遂89707761

郝昭89797862

黄蓋79836565

徐盛87817865

厳颜79836967

向宠76617667

曹昂74676668

马谡61678768

文聘86826669

曹真87746872

袁绍81697073

鲍信77678173

审配84608373

李厳83847574

程普84797974

李典78777974

郭淮87788175

田疇66667276

李恢79657877

马忠78726878

刘备75737478

陈登79648180

司马师80648882

满宠84648284

卢植86638285

曹丕70718386

韩浩69726887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刘备最后只剩下蜀中那么点地方,而曹操却可以霸占中原。

这核心就是中坚力量

关键时候,大神不在身边,发挥奇效的就是五子良将,如果说大神级人才能带来史诗级的胜利,那么牢固的中坚人才体系则可以保证势力或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羽张飞赵云,每个人来到阵前就能吓跑一堆人,诸葛亮庞统,略施小计,运筹帷幄,大军就能灰飞烟灭,但顶尖的人才也只是个凡人,如果我20个智力80的军师和诸葛亮同时在20个战区同时对弈呢。蜀汉后期乏力正是因为缺少大批能力不算顶尖但足以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

很多顶尖工程师、顶尖文案、顶尖市场、顶尖产品经理,他们已经光环加身,自信有余,忧患不足,让他们在一艘巨轮上,他们能成为很好的轮机官、乐手、领航员,但如果让他们到狂风暴雨中驾驶一艘小船,恐怕都得倾覆。可怕的是,这些顶尖人才,有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在大公司做螺丝钉,做的比较极致,成为了一个周身打磨得锃亮的顶尖螺丝钉,自我感觉特别好,加之资本媒体的推波助澜,诞生自立门户的想法,如果为人谦逊,则可凭做人赢到最后,但怕的就是为人孤傲,自命不凡,从巨轮直接跳向冰冷的海水里,吃了一口又苦又咸的海水,浑身打着冷战要回去,却发现巨轮上新的螺丝钉在向自己招手,一路走好。

神将虽然会创造神话,但他们也会犯大错,神军师虽然会鬼谋,但通常都短命。

一个团队走出去,不能让人很明显的认出其中的某个明星,而是同仇敌忾,铁板一块,如果团队里有一个明星工程师或者明星市场,那么整个团队都因对个人的向光性而整体长歪。

其实我特别渴求一群人,我也相信无量对于这群人是最好的选择,就是有一定的跨界经历,然而简历到哪里都不被待见,或者是发现前两年走了一段弯路,等到想走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路时已经没有人为他敞开大门了。

这群人特别渴望有人能伸出手来,说来我这把,我给你舞台。

无量就要做这样的人才寄托地。

但我们也有一个要求,就是用行动证明自己。

有一个量化出身的人,我很欣赏,准备让他负责商务,但是他没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背后原因就是量化的舒适区太大了,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肯定是经常要打退堂鼓的,不要说他了,我在这三年的苦逼经历中,也无数次想回头参与到一个量化团队里。

这个人第一天还能参与一点,第二天就干脆严重迟到了,估计也是水土不服,我就干脆叫他别来了,这活不是你干的,你还没准备好。

所以我这样开辟出一个大的舞台,给了很多并不能很好地兼容大公司的人才,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因为跨界人才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行动,他们无法用标准的公式去套,只能看行动,这个是时间风险,我还没有炉火纯青的识人技巧,只能宽容地给出时间让他尝试。

所以但凡是这样的人,在无量这里找到机会,就一定要快速证明自己,勤能补拙,我相信再愚钝的人,只要花上时间专注地研究下去,一定会成为一个好手,希望无量帮助你成就一个功德无量的下半生。

同时,企业市场是个非常严肃理性的市场,将来任何市场饱和了都是要拼成本的,加上我们本身的财务风格就是以过冬为基准,毕竟凛冬将至。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接受非常饥渴证明自己的饿狼,不要已经荣誉满身实则斗志不旺的老军师。

第六个疑问,我们的市场策略

这个实际上是3个月后才需要考虑的,但我之前的一些市场策略实际上证明是要破产的,所以不得不提前考虑,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各渠道的成本分析。现在自媒体分发的明码报价恐怕已经充斥各微信群了,但刊例是真TM的贵,平均下来2毛一个阅读算正常的,5毛甚至1块一个阅读的都有,这是什么情况?这就是2014年的淘宝啊,还想通过自媒体推广的朋友们,你真的确定你会有ROI?

所以我现在每篇文章,都不再会刻意花钱追求曝光,只做一个少数人看到的管理日志就行了。

真正的市场推广,还是要理智地看待千人成本的,更何况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工具,充分的数据分析和广博的市场脉络才是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而不是追逐泡沫。

第七个疑问,时间是否容许我们做出产品

我们在国内的细分领域是第一个出发的,可笑的是,作为一个领先者,居然都在担心时间问题,可想而知我们要涉足的是一个怎样的修罗场。

以前有盘点过无量可能失败的原因,但在所有原因中,最让我不甘心的就是输在时间上。

速度是个双刃剑,欲速则不达,但过度在乎产品质量,则会失去发展良机,失去市场中最给力的大量次级用户,最后流落成为一个小众品牌,虽然逼格高,但个中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我们现在可以定个规矩,就是产品发布的准则,比如50分封测,60分二测,70分就要发布,修修补补80分,80分就够了,因为有更多的需求等着我们去满足,毕竟,产品从80分做到90分的难度和时间,是要大于从0分做到80分的。

接着呢我们可以模块化开发,一个大的需求群定为一个模块,模块70分就上线,立刻做下一个模块,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模块上修修补补踟蹰不前。

那些ABtest啊,用户交互分析啊,我以前觉得特别牛逼,特别重要,现在我觉得还没到时候,那是成熟公司巨量用户产品用的方法,不适合我们这种今天的方案明天就推翻的小公司。

比如说一个做在线交社保的网站,已经B轮了,很牛逼,产品很全,很方便,可手机web前端非常丑,但这不影响人家用他,因为在当前市场未饱和的情况下,你拼设计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快点做全功能,圈牢用户。

这方面我是有弱点的,因为我是设计专业出身,有强迫症,代码也要干净整齐,但是时间不允许我这么做,所以以后我要犯了强迫症而忽视了开发进度,谁都可以把这段话翻出来给我看。

第八个是一个终极问题,就是大数据是不是个伪命题

大数据是个伪命题,是技术现象,但不是需求,就像极光一样,很绚烂多彩,但不实用,他只是粒子流和大气最美妙的花火绽放,但他不是粒子本身,一瞬即逝。

又如1937年兴登堡号的坠毁,它破灭了人类对气球这样美妙事物进行洲际旅行的畅想。

我并不担心数据超前,事实上,数据已经落后了,现在还在天天把大数据挂在嘴边的,都只剩下忽悠三四线城市政企的掮客了。

我担心的是,数据只是生产物料,但并非生产力本身。

数据只是生产物料,但并非生产力本身。

人类并不需要数据的呈现,这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人类的下一次进化,逻辑智能全面被机械替代,一定是基于数据的,但那时候数据就是恒河沙,是无所不在的东西,或存在我们周边的空气中,或流逝在这一分这一秒。

对于数据从业者,我们可能并不会迎来新世代的火车乌隆隆地驶进我们的城市,相反,我们这群人只是铺铁轨的,甚至在死时,都不会真正看到火车驶来。

真正踏过数据从业者们的尸体,坦然启动的火车会是谁?

恐怕只有天知道。

细细算来,无量从出发至今,已经整整三个月,相较于我过去无数次的创业,这三个月的进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但是相较于理想中的伟大公司,这三个月又算不上什么。

无量这艘小船,已经平稳地驶出了一段距离,未来会怎样,无人能知,或许下一刻就会触礁倾覆,又或许会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舰队。

回望上面的文字,我一开始有一种隐忧,就是总是把失败灭亡这类字眼挂在嘴边,会不会影响士气?会不会潜意识植入?现在觉得不会,一个从上到下都有忧患意识的团队,才会激发出战斗力,一个每天都在考虑失败的公司,相较于每天画饼的公司,成功概率是高出很多的。

实际上这些都并不重要,创业这么多次,无数激动人心的场合都看过了,无数让人沮丧到底的变故也都挺过来了,再大的成功或者挫折,我都不足为奇,真正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一群经历丰富,创意和才华满身却不被主流社会规则待见的人,慢慢聚集到一起,为了共同的信念而奋斗。

更重要的是,无量本身承担的历史使命,这并不是创始人本身能影响的,是这两个字自身的基因,它意味着开启无限可能的新的人类纪元,我希望这个出发点也好,或者是我们目前最专注的让生意更智能也好,这两个字本身就能作为一面旗帜,标注了我们的方向,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宿命,让我们面对未来无数疑问,无数挑战,无数危机时,都能找到黑暗中的那盏心灯,源源不断地涌出胜利之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数据创业者的八个疑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wp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