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瞿主任,人很幽默,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特别接地气,同时他又很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思想总是走在前,比如我们的14年开始的区域教研、15年的网络教研,还有20年开始的共同体建设(时间记得不是很准确,但仔细回忆起来大致就是这个时候),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步上升。虽然平日里我们接触不是很多,但是他的很多“金句”对我启发和影响都很大。
知道他很忙,这个学期我也是勇气鼓了又鼓,找到他请他给我们的老师鼓鼓劲,明确个方向。让我意外的事他爽快的答应了,让我甚是激动。
周一下午,他很早就来到了会场,这次他带来的是《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教学质量》。他以苏格拉底的哲学问题切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以及“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我平日里并没有好好进行过思考,是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一时间我陷入了迷茫。他还说,做人最成功的应该是“人离开了江湖,可江湖一直还留着你的传说”。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该往哪里走?我的价值在哪儿?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
然后他又出示了比利时有人对70岁以上的老人的调查结果。从第五位到第一位的排名依次是:45%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的确,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振聋发聩,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等我到70岁的时候,希望这五个方面的遗憾都少一些。
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学习——思考——行动——改变。每天学习,提升自己,努力成为全新的自己应该是我们的终极追求。他说: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要放在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上;同理唤醒教师的内在动力也要放在教师成长的逻辑起点上。
他说:单调的自己使人疲劳。
他说:鉴于当前教师职业生存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亟需实现从人类文明传承者的角色转变为创新人才的催生者,要从教育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理论的建构者,从工作的奉献者成长为生命价值的追求者。同时,我们要由个体发展走向团队合作成长。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方能赢得学生的真挚尊重和广泛认可,进而在教育事业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他说:我们要认真教学,潜心研究,让自己成为单位的“稀缺资源”,才能使自己“增值”。
他说:教师最大的幸福是可以陪伴一群年轻人不断成长!
他还说:青年教师要树立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双成长意识。第一次成长是在学校大环境、大氛围推动下的“自然成长”,更多依赖于公开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方式;第二次成长则主要依靠读书、反思、专家指导、课题研究、总结成果,撰写论著等。
他说:作为教师,“看见”学生,教育才会发生。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我们要有能力、有精力、愿意看见孩子的变化。并列举了教师看见学生的N个视角……
他说: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要在我们制定工作计划、单元备课、PPT制作、观课议课、试卷分析中体现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教学设计中教情学情的分析、重难点的确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课堂小结的升级——学后反思中要体现和运用。尤其强调了反思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重要性。
他说:我们要注意教育引导学生从识记、理解、运用的低阶思维有意识的向比较、评价、创新的高阶思维迈进。
他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大核心理念,即:1.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愿望,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2.狠抓落实,抓出落实的纵深,密集营造师生兴奋点。3.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爱中下等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学质量。
他还说: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完成六大核心任务:章节知识点梳理过关;"兵教兵,兵考兵"训练过关;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过关;错题重做、重考,强力纠错过关;每天坚持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过关;激情教育、心理健康疏导过关。
他最后引用了来自浙江师大教授的一句话: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越难;在人生的旅程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内心的美好氛围可以感染周围的人,而自己的幸福也会因此而倍增。
感谢瞿主任的这次讲座,受益匪浅,今天整理出来就是在今后我得继续认真学习、细细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