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85256/8c91a8ac941dbd35.jpg)
我似乎不该在这般文字之前增添前缀。
画家王建举办山水画展,邀我为他踢些序词。如我这样外行,画展不过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却不知笔墨之间隐藏着画家的格局与情怀。也是如今日一般的初冬天气,大锅炖羊肉,画家泡制的滋补药酒异常凶猛,更诡异的是,我的文字却出奇恬淡与寂静。
音乐家朋友即兴拉起幽怨哀愁的草原马头琴,我的文字却纵身一跃,潜入太行余脉的万千大山。
秋雨来的一如往年那般准时,山居院落之外是高耸的泡桐,遮天蔽日。风吹叶荡,仿佛波涛阵阵。午间小睡,突然被哗哗声响扰得醒来,以为是叶浪,不想却是一阵暴雨,以自由落体的姿态由天而降,砸在阔大叶片上,层层汇聚成巨响。我从未听过如此巨大的雨声,或许我们早已习惯了喧嚣,而对寂静,心生敬畏。
时间刻度,是2014年8月31日。
文字的意境,是我与画家都钟情热爱的林州石板岩。
他笔走龙蛇,我举杯沉吟。
山石垒砌的院落之外,是密密的杂生林。高大挺拔的是乔木,隐匿着身影的是灌木,萎靡在地上的是草本。人类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也是想象力旺盛生长的地方。无论是远处的山林,抑或是这片被浓荫蔽盖的近树,因了视线的遮挡,便似乎藏匿着未知与不可言说的神秘。虽然是正午,也让怯懦之人,失去一探究竟的勇气。我像一个畏惧的孩子,手举火把,却始终不敢照向那林子深处。
下面的文字,与上文无关,我从树林子里走出来,又走进钢筋混凝土的丛林。
第三届感动油田年度人物电视专题片之——
奇血情缘
2011年11月2日,郭承希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的内容只有两个字:救命。
郭承希是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的一名普通巡线工,平凡的岗位,平淡的生活,怎么也无法和“英雄”联系在一起,之所以有人找他救命,都源于他拥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天质——血型。
在医学上,通常将人类的血型分为四种,即A型、B型、AB型和O型血。其实,血型远不止这四种,只是有些血型比较少见。RH阴型血型就因为非常稀有,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而郭承希的B型RH阴性血,在人类中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求救的人,正是冲着这种极为罕见的血型而来。
同期声(天然气产销厂巡线工 郭承希):记得那是98年中秋节,我在逛街时遇到一位年近五十的阿姨,还在义务献血。当时我心里想,自己身强力壮的,为什么不能像阿姨一样去献血救人呢?
正是这一次看似偶然的无偿献血,就此改变了郭承希的生活和人生。
献血之后,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郭承希,他的血型非常特殊和稀少,拥有这类血型的人一旦出现意外需要输血,找到匹配的血液如同大海捞针。同时血站人员鼓励当时年仅22岁、身强力壮的郭承希,应该以这种天生的特质去帮助他人,郭承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正是这种极为罕见的血型,在茫茫人海中将郭承希与其他同类血型者牵连在了一起。
于是,从1998年那个冬天开始,郭承希平淡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的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状态。无论出差、探亲还是旅游,都必须事先向红字会血站汇报详细的目的地和日程安排,因为谁也无法预知在什么时候,就有需要他的血液去拯救生命的人。为此,心地善良的郭承希一次又一次放弃了年薪假外出旅游度假的机会,一次又一次放弃了春节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机会。
于是,从1998年至今的13年里,每次接到血站的电话,无论什么时间,身处何处,郭承希都会以最快的时间赶到血站,无偿捐献。
同期声(天然气产销厂巡线工 郭承希):我这种血型很少,人家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有人生命垂危或者急需输血的时候,我咋说也不能袖手旁观呀。
13年,郭承希在他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累计无偿献血4000毫升,3条生命因这滚烫的血液得以挽救。而那些获得救助的人,甚至不知道救命恩人的名字。
同期声(濮阳红十字会中心血站 牛长林):每次都是急用的时候叫他,他从来都是毫无怨言。和他一说,马上就说,行行行,马上赶过来。
2009年元月7日,血站打电话给他,油田职工总院一名产妇由于剖腹产大出血,急需他献血。而此时,郭承希正在陪伴病危的亲人。
同期声(天然气产销厂巡线工 郭承希):这边是我的长辈,我的亲人,那边是互不相识的人。这边等着尽孝,那边等着救命。可那边是两条人命呀。
30分钟后,郭承希打车赶到油田总医院,一次就捐献了600毫升血液,解除了产妇的危情,也挽救了两个生命。就在郭承希走出采血室时,电话响了,他被告知,亲人已经离世。
同期声(天然气产销厂巡线工 郭承希):如果亲人在天有灵,我想他会理解我,支持我的。缅怀死者的最好方式,就是多为活着的人做些善事,好事。
2011年11月5日,在接到求助电话的第三天,郭承希在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为那名陌生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400毫升血液。当患者亲属拿出1000元作为酬谢时,被郭承希谢绝了。
这,是他13年来的第11次无偿献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