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出行台湾,可惜不便带他们。孩儿们于是随奶奶去成都。送他们走时,重点交待每天用“要事清单”安排好学习生活。头一晚他们走,第二天一早我也奔台湾去。在台湾,只给他们分别写过一封信,分享旅途见闻与心情。我是不是个没心没肺的妈呀,常常说丢下就丢下,仿佛没有半点牵挂。
其实,也有很想给孩子打打电话,但一想,又能说什么呢?匆忙间,无外是:天气怎样、过得好吗、爷爷奶奶累不累呀有没有帮着爷爷奶奶啊、拉琴了吗、写作业了吗……可能是对孩子的提醒,也可能是对孩子的干预。近九岁的孩子,这个时候该说的都说了,该懂的也都懂了,剩下的不就是还不能懂的和他自己的事了吗。子弹尚且还要飞一会儿呢,我又何苦紧紧相逼。
想是这么想,回到贵阳后,我可是盼着他们快快归来我好能探个究竟。
终于,在我返筑3天,孩儿们离筑20天的2月2号爷爷奶奶带着儿们回来喽!
一见面爷爷车上就把俩屁孩儿先夸一通。说没管他们,人每天还是知道自己学习、练琴……我说,玩也没耽误吧……小豆跟我卖关子:老妈,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你听哪个先?随便说呗!小丫抢过了话头:好消息是我作业已全部完成,哥哥还差两篇作文;坏消息是,用U盘拷过去的英语资料,爷爷的IPAD打不开,学不了。
回到家便让他们拿作文来让我“欣赏”。然后,就看到了小豆跟自己的斗争。作文如下:
《我再也不磨了》
自从我来到成都之后,天天都想着玩,一写作业就开始磨。最后就说明天写。第二天也一样。就这样,我就好多天没写作业。可是,我不想再磨了。因为有一句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为了能用心写作业,我决定想个办法。只要我到房间学习,就让其他人把门关起锁上,我就出不来了,这样我就只能写作业了。
哈哈,我聪明吧。
我给儿子的评价是:简练平实。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不是聪明,是一种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赞!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里说:“如果我们必须对儿童进行夸奖和惩罚,他已经没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因为)约束的方法必须由老师来提供。但假设他们正在进行工作(我以为这里说的“正在进行工作”,是应该包括孩子生命的自我生长的,这是孩子从出生就从没停滞过的本然),我们不停地给他们奖赏或惩罚,这会严重影响儿童精神上的自由。”——非常有共鸣。在孩子的自我界限尚未完全形成之时,来自成人世界的干扰往往会让孩子分不清这是自己的事还是大人的事。一旦大人积极过度,管束过多,孩子就会将自身原本强大的自我教育能力或发展本能让位给管束他的权威。这就是为什么在教育上积极勤劳用力的父母往往养育出消极退让不自主的孩子,都只因为他借由你的言行以为那不是他的事是你的事。所以,父母、老师做得太多反而阻挡了孩子的自我生长阀启动。自我生长阀原本每个孩子都具有,因为自我教育是一种原始的能量,自我发展原是每一个生命的本能。
蒙氏还说到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同时犯错又极具价值。“儿童可能会说:‘我不完美,也并非无所不能,但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事情。我也会犯错误,但我能够自己改正。’——这种审慎、自信的性格和孩子所获得的经验将使其终身受用。”
遗憾的是,我们最不缺怕孩子犯错——想方设法阻挠孩子犯错、怕孩子内心冲突痛苦——千方百计保护孩子不斗争不痛苦的父母。殊不知,成长恰恰源自内心的冲突和斗争。犯错和内心矛盾冲突的过程的价值都在于能够给到孩子一个自我斗争并经由斗争而自我发现与自我教育并生长自我的生态土壤。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的战斗是自己永久的战场。我们想阻止孩子犯错、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根本只是泡影一个!人为的干预却恰恰剥夺了孩子生长的权利与成长的机会。
所以,何不让教育与生长来得自然些再自然些,就像一棵树,适时地浇浇水施施肥。何不让“他”飞一会儿再飞一会儿,就像静待一株花开。分清孩子的事就是孩子的事,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吧。要知道啊,孩子经由我们而来,却从来不属于我们!(此刻,我要吟诵纪伯伦那首《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