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从小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传记比较感兴趣,也许是受了一部《三国演义》电视剧和那时候仅有的几本连环画的影响吧,记得最早接触的连环画就是《定军山》了,虽然时隔久远,但记忆犹新,夕阳西下一个黄毛小子趴在家里的炕上手里翻动着一本小人书那就是小时候最美的一个记忆瞬间。
阅读有感――读《品三国》也不知从几何时,慢慢的对于翻了许多遍的《三国志》有了一些疑问,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于以前坚信不疑的典故也有了一些怀疑,然后就开始一些触类旁通的阅读,知道后来听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教授的一些讲座,开始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并不一定认同,可也有了一些感悟。尤其是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无功而返,独断专行不采纳“子午谷奇谋”,斩魏延的一些曾经的疑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六出祁山以攻代收,独断专行或是因为魏延之策过于奇险,蜀国输不起,斩魏延是因为后期魏延在军中威严最高而好奇谋。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或是因东吴一把火,烧光了蜀国能战老兵,而蜀国想较以魏国对于第二代培养不够全面,所以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而这一思的启发却源于一本网络小说《亮剑》中山本一木大佐对于抗战时期八路军军队战斗力的论述。
阅读有感――读《品三国》通过这一本书的阅读,我慢慢的理解了小学课本中的几句名言:好书不厌百会读,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中也许不一定需要死读书,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关云长能把一本《春秋》读一辈子,虽然古书言简意赅,能以小见大,但现在处于信息时代,阅读也许不一定要求甚解,囫囵吞枣既而触类旁通最后三省吾身,也不乏为读书的另一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