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孩子们一起背诵小古文,今天背诵到第30课《惜时》,来自于《增广贤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因为才几岁的小孩子,还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只有奔四的我们,才知道时间的紧迫。
对他们来说,只是背诵而已。背诵,也是无形中的一种潜移默化。
所以我用后面的注释,给她又翻译了一遍,让她能知道什么意思,往往这样她会更容易背一些,兴许,也能用到她自己的文章中去。
背诵完毕,发完视频,我开始在心里琢磨着这几句话,尤其是最后一句,一生之计在于勤。
其实,现在还有一句话,叫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但是不勤,不努力,方向对了也无用,总归得行动起来才好。
所以,我决定今天的日更不再拿以前的文字来对付,而是动手写下点什么。其实日更的素材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可以写很多,但是我想写好,而不是盲目凑文。
尤其是看了阿耐的小说《大江大河》以后,我感觉自己无论从管理实践上,还是从写作功底上,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么多年,我的能力还是太差了,我的思维还是太弱了。
我非常自律,非常勤劳,非常努力,我也写不出这么好的小说,练不出这么好的思维来。
一直以来,事业也好,写作也罢,都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从未深挖,深潜过,想的多,做得少。所以才会患得患失,失去激情。
官僚无处不在,无人可以改变,我为何就不能像宋运辉一样和解?找准一个方向,坚定地深挖下去。我每次都是快挖到了,又跑了。所以,才能所得甚少。
我一直想知道阿耐是谁,正如当年看《天道》时,我一直在搜寻豆豆是谁。可所得甚少,只能望文兴叹。我不是只想学习她们写作,而是更想像她们小说中的角色一样。我想好好大干一场,可仅凭个人宏愿,不知道如何干起。
学工商管理出身的我,一向是非常关注经济发展动态的。对于那些在时代潮流中涌现的企业家,我一直非常关注。但也因此好高骛远,无法安心做好自己的小公司,可去了大公司,️又不安分于当一个螺丝钉,处于一叶障目的状态。
对于自己的公司,无法真正拿出强势心理,去逼迫亲人就范,毕竟我自己缺少资源,缺乏思路,缺失技术,可以说是在一个自己完全不擅长的领域里。
而如今,处在35岁这个岔路口,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日复一日的,缺少主线的这种“勤”似乎见效甚微。我不知道命运的洪流最终将我带向何方,或者就这样庸庸碌碌过一生了。
我不知道,总之,还是坚持勤下去吧。只是接下来,我还是要给自己找准课题,深挖下去,深潜下去,总之,也许走着走着,就能遇见自己的“大江大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