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传统为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①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老彭有话】曾子说,有才能却偏要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非要向没有知识的人请教。本来有却表现出没有,本来实却表现出虚,纵使遭到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的一个朋友就常常这样做。
曾子是自问,也是在问他。颜回这样做法是好,还是不好?如果单凭儒家“谦虚”、“好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好的一件事。但要联系到上章,曾子病重“要揭点儒家的黑幕”出来,这里就是嫌颜回做作、表演。但要联系下章,就是做为君子修为的标准。
【注释】①吾友,传统认为是指颜回。
8.16[传统为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①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种人,是君子人吗?是君子人啊。”
【老彭有话】曾子说,一个人诚信到可以把孤儿托咐给他、可以让他去百里外传达命令、生死存亡关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是君子吗?当然是君子啊!
“托孤”之说由此成为是否为君子的一项考量标准,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刘备托孤诸葛亮。“寄百里之命”在现代人的眼里太容易了,一脚油门踩下去,个把小时就到了。在春秋战国,一百里也许就是两个国家,战乱频繁,传达的又是命令,关乎国家机密,当然是妥妥地委派一个可信赖的人去。这几年社会上流行的《把信交给加西亚》不正是这一言行的西方版吗?
【注释】①六尺,指小孩子。
8.17[传统为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能不沉重吗?到死方休,能不遥远吗?”
【老彭有话】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培育自己的毅力,这是因为他们任重而道远。把追求“仁”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能不重吗?对“仁”的追求到死才结束,这样的道路能不算远吗?
“任重而道远”在这里不翻译倒比翻译要好。
以上五章,是曾子从几个不同侧面论述“君子”的修为。中间虽有个别言辞不好理解,但把他们放到一起,曾子要讲的还是一个“君子”所应具备的“坦诚”“庄重”“守信”“道义”等等优良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