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玉花成了摇钱树 玉久又送钱财来

正当赵老翰东、西两处来回跑,忙着盖楼、建铺子时,有人开始打上了玉花的主意。
玉花很久没有看到赵老翰了,赵老翰也自以为没有取得足够势的时候,他不想打扰玉花。玉花当了玉花书馆的老鸨子,本身赚不了多少钱,但白花花的大洋都顺顺溜溜地进了任理堂腰包里。任理堂高兴透了,他觉得把玉花留下来这个决策非常正确,让玉花独当一面,借着玉花的名气把新开的书馆开得红红火火。
此时,平康里更加热闹了,随着五站人口增加,特别增加了不少日本移民,他们都是来淘金的。除了原有的十余家书馆外,又十余人来此,他们都在平康里附近开了新的书馆。特别曹大家在北五条通处盖了不少房子,加长了平康里路。
赵老翰一举一动任理堂都看在眼里,每天都在思考为怎么留下玉花,而答对赵老翰。可看到赵老翰一天天强大起来,任理堂愈加提心吊胆。他知道赵老翰已经是他惹不起的主了。可玉花是她的摇钱树,不可能主动地把玉花拱手送走。但对玉花的保护措施也加强了,任理堂也怕玉花出事,怕有不知死活的混子乘机捡便宜,这让他无法跟赵老翰交待。也是,任理堂书馆里的女人,哪一个没经过任理堂过过手,找不出来呀。唯独玉花,从她开始进顺玉班,任理堂就馋得直流口水,让任理堂欲罢不能,可玉花进来后就展示了能力,赚钱的能力。特别是在动强时,玉花为了不让人碰她,寻死觅活。任理堂为了赚钱,只好打消了强占的想法。开始一心把玉花培养成赚钱机器。玉花靠她的歌喉一举成名,真的成了任理堂的摇钱树。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惦记着玉花,为看玉花尊容,常到富士茶园看戏。玉花当了老鸨子了,更加吸引不少人的欲望。任理堂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他更加小心,生怕一时疏忽出了事,那结果是可怕的,不但得罪了赵老翰,还失去了摇钱树。李奇岩是众多惦记人中欲望最强烈的之一,他总是妄想得到机会把玉花弄到床上。当他得知玉花当上书馆老鸨子,以为让玉花上床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没想到,多次挑逗玉花,被狠狠地打了脸。任你有千条妙计,玉花有一定之规,否认什么招法都不好使,因为玉花不为钱所动,威逼利诱也不好使,不管你多么大势力,大不了一死了之,也要为赵老翰守身如玉。
李奇岩虽然有势,但他不敢用强,因为,他知道任理堂势力比他强。李奇岩知道赵老翰救了玉花的命,所以,玉花是心属赵老翰的。为了扰乱玉花的心,他想起了造谣生事这一功能,谎言说一百遍都能成真,这是当今社会最好用的招法。于是,李奇岩开始到处讲究赵老翰,说什么赵老翰不在五站进书馆,但到新市场逛窑子,特别还有南市场新成立的半掩门,这是赵老翰常去的地方,即便宜又实惠。把个赵老翰说得破烂不堪。当然,时间久了,慢慢就会传到玉花耳朵里。
赵老翰虽然想玉花,可他现在忙得脚打后脑勺,顾不上见玉花。但他已经做好了与玉花长久厮守的准备。然而就在此时,中国的军阀混战又让赵老翰获得了发财的机会。
张作霖当上了东北王,与日本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虽然不能说张作霖是亲日分子,可在张作霖周围,甚至于身边有许多日本人,他们都在影响着张作霖的决策。张作霖派军队进关,梦想当上总统,也许是和身边一些亲日分子相关。要不一个土匪出身的大老粗,不可能想得那么精细。
因而张作霖进关之后,就把有个叫梁士诒的推上前台出任总理。不是张作霖看好这个梁士诒,而是日本在后面策动的结果。也就是日本与英、美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的结果。虽然是短暂的,后果是严重的。无论出现什么结果都是帝国主义干预中国内政结果。后来,梁士诒太亲近日本了,对日本输出利益过多,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各地群众纷纷抗议,特别是上海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迫使梁士诒内阁不得不下台。这就为直奉战争埋下了伏笔。
东北王张作霖觉得如果不动用武力,在关内就会没有立足之地,于是,调动大批军队入关。关内形势的变化又给赵老翰发财提供了时机。杨润昌来到五站了。他一下火车直接去了义和顺,可看到的是空地空屋,邻居告诉赵老翰搬新居了。这可谓是“鸟枪换炮”了。在邻居指引下,他来到义和顺新的地址,抬头看到金色的“义和顺”三个大字,金光闪闪。杨润昌一笑,真是有钱了,门脸也大了,楼也盖上了。可不是刚开铺子时小土平房了,里面只有毛驴在拉磨,加工一些成粮,就是常吃的高粱、小米。
杨润昌一进院子,有人出来问:“先生,您找谁?”
杨润昌微微一笑:“赵老翰是在这儿吗?”
这人是看大门的,一听此人直呼“赵老翰”,就肯定与自己东家关系不浅,连忙说:“东家去了新市场。您是?若有急事让人去找东家。”
杨润昌听看大门的这么说,觉得赵老翰招人还是挺有讲的,不像有的铺子看大门的狗仗人势,于是说:“我从奉天来,刚下火车。”
看大门一听是从奉天来的,马上把杨润昌让到门卫室。然后到后院告诉一个伙计,赶紧去找东家。回来后说:“先生,您是杨粮秣专员吧?”
杨润昌一听笑道:“你新来的,这都知道?”
看大门的门卫不好意思地说:“我一进铺子就听人说多亏杨专员您,东家才开了这么大铺子的。要不我还进不了义和顺呢。”说完,门卫赶紧倒了一杯水放在杨润昌桌前。
看门卫的态度,让杨润昌对赵老翰管理铺子有了深刻的印象。杨润昌没有着军服,而是穿着一般商人的服装,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只是提到奉天两字,没想到看大门的都能一下猜到自己的来历。不能不让杨润昌刮目相看呀。
很快赵老翰就回到义和顺。一进门就到门卫室,拉着杨润昌的手说:“玉久兄,你可来了。走!到我办公室去坐坐。”
杨润昌边起身边说:“你赵老翰工作都作到家了。你这个看门的都能把我猜出来呀。”
两人来到赵老翰办公室,杨润昌一看很宽敞气派就说:“你这回可是大老板了,都招兵买马了。”
赵老翰舒心地说:“多亏老哥你呀。我的小义和顺变成大义和顺了。对了,上回你来见尹知事,他建的新市场已经成了,我在那疙瘩买了三号街基,也开了铺子。只是还没想好办啥业务。不过,收粮谷是肯定的了。另外,日本人也把铁道东侧荒地开起来了。我在那疙瘩租了块地,办了油坊,专门进行米粮加工。”
杨润昌高兴地说:“你赵老翰真行啊,这么快就把自己的铺子发展起来。你真行!对了,先不说别的了,大豆五百火车,高粱二百火车。尽快发到天津!大帅进关了,我得赶快筹集粮草。”
赵老翰一拍大腿,高兴地说:“忒好了,我马上就办。”
杨润昌接着沉重地说:“其实我本不想来,打个电报就行了。没想到大帅进关前,我听说老将军马龙潭到四洮路局当顾问了,我来看看他。”
“四洮路局?是不是北站那疙瘩?”
杨润昌笑道:“我哪知道呀。就在五站北面,肯定得叫北站了呀。那可是中国自己的铁路呀。”说完叹口气说:“听说是从日本贷的款,日本还出人管技术,连火车行车都得听日本人调度。”
“我听说过马龙潭,尹知事建新市场都是他支持的。这样吧,啥时去我陪你。”
两人出了义和顺向北走去。过了平康里,赵老翰还头一次往北走这条路。再过两条东西向路,来到一个路口,赵老翰指着前方一个两层楼说:“这是关东洲成立的粮谷取引所。知道不,聘请我当取缔役,现在的我已经是这里的股东了。”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词儿就是给你这样的人用的。对了,久如兄咋样了?向斋兄呢?”
“李二爷在新市场的粮谷交易所早就开业了。我还在那儿玩了两把。其实就是想存点大豆。可大豆到手了,往外运输就有点问题。向斋没啥说地,我们常见面。喝喝茶,聊聊天。”
两人说话间来到南满附属地交界处,这里早已砌上了长长的砖墙,把两个不同分属的两个区域截然分开。对附属地方向开了两道不大不小的门,门宽约有两米左右,人们俗称:“卡子门”。卡子门里设有岗哨,由四洮路局警察守备。
两人来到卡子门处,杨润昌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并说明要见马顾问。赵老翰也同样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哨卡一路警把两人领到马龙潭临时住处。
赵老翰见过马龙潭,对马龙潭捐地捐款办学的做法非常佩服,知道他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见到马龙潭连忙施大礼:“再下赵老翰见过马大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