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想起母亲阅读的那些事儿

作者: 侯泰而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19:05 被阅读48次

        【母亲在“文革”前读过安江农校,袁隆平先生教过她的课。因而,母亲称得上一个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可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母亲后来回了农村,与父亲结婚后,也一直在农村工作。和文化相关的事,就是偶尔还读读书,或者给村里的扫盲班上上课。直到50岁左右,才被请出来担任民办老师,在退休前转为公办。公元2018年1月13日上午9时56分,一生含辛茹苦的母亲停止了呼吸。心痛,也无法写什么文字。找到一篇旧文,寄托我的哀思。】

     

    母亲的阅读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读物大多是改写过的话本小说,《隋唐演义》、《说唐》一类。因而,对于唐宋古代的宫闱秘事、历史典故,母亲多少知道一些。茶余饭后,母亲就拣一些有趣的章节细细地讲给我们听。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又在极端闭塞的山区,母亲的讲述便如一道清澈的溪流,滋润着我们,激发着我们的求知欲望。   

    农村生活十分艰苦,农活也多。父亲又在单位里,这样,母亲便十分劳累辛苦。但不管怎样的劳苦,读书这一点点爱好,母亲一直保留了下来。只要有一点空闲,母亲总是戴上那副黑框老花眼镜,认真仔细地读。这时,是家里最安静的时刻,我们深知母亲的爱好,懂得体谅母亲。为了不影响她,我们也拿起粗浅的课本,反复地记诵。一时,家里便成了学习的天堂。我们兄妹几人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概在那时便有了成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书籍非常贫乏。有时,父亲从单位带回一两本新书,那便是极大的喜事了。大多数时光,是四处借阅。母亲为此伤透了脑筋,为了一本书,常得跑好远的山路,读完以后,还得匆匆忙忙地归还。家里那几本旧书,母亲早已烂熟于胸,几可成诵。   

    也因为如此吧,母亲后来在村里做了民办教师,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为乡村教育做着自己的贡献。那时,改革开放有好些年了,家境渐渐好起来。母亲执教几年后,因为教学质量好,又转为公办教师。社会发展了,空闲多起来。许多乡村妇女在农闲时总是用打牌、闲聊来消磨时光。母亲却丝毫没有改变读书的嗜好,兀自坚持着自己永恒的阅读。   

    那段时间,新派武侠小说已经很兴盛了。金庸、梁羽生已经广泛地占领了内地的市场。母亲极爱金庸的武侠小说,爱他的历史感与书卷气。因而,阅读金庸小说时,母亲极其用心,每个人名,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这样,也颇有一份心得。然而,关于武侠,母亲曾受到过一些非议。因为武侠里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似乎历来被看成是年轻人心中永远的风景,于温柔贤淑稳重静雅的女性来说,是极不相称的。父亲曾一度对母亲的此类阅读作过一些善意的讥嘲。而母亲,只是因为喜欢,便仍旧一本本读了下来。对于母亲这种决不附和的阅读个性,我们兄妹几人均有所继承,这过程中自然还伴随着一丝感佩。   

    如今,母亲早已退休在家,读书时间更多。我们儿女也渐渐长大星散。异乡的旅居,感怀也多。上次兄长从家乡来信说,母亲已被他接往县城居住。头发已经花白的母亲,从村里出来时,什么也没带,只带了一袋子书。于是,想起母亲那满头银丝挑灯夜读的情景,眼睛不由得微微地湿润了。

    (写于2002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怀念母亲,想起母亲阅读的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aw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