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遇到孩子的一个行为:用哭闹、撒泼打滚的方式来要一些东西、满足他的某些需求!

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在孩子过去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过用哭闹来得到一些东西的成功经验,所以如果在哭闹面前我们选择了屈服,就等同于认可了孩子这种行为方式,那么孩子以后这种方式就会屡试不爽!当我们遇到孩子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第一、首先父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孩子这种撒泼打滚、哭闹行为的时候,我们父母自己有没有情绪,有没有愤怒、有没有尴尬、难堪?特别是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孩子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情绪挑战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有情绪的话,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缓和下自己的情绪,再去处理孩子哭闹、撒泼的行为。

第二、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要用打骂吼叫的方式,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如果父母用打骂、吼叫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孩子长大后,同样也会用这种暴力的方式,来处理身边的问题;另外也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这种行为,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任何道理都是听不进去的,都是无效的,我们也可以回忆下,自己有情绪、伤心、难过愤怒的时候,旁边一直有人给你讲道理,是一种什么什么感受呢?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的身边坐下来,看着孩子哭,如果他允许你抱,你也可以抱着他,让他哭。如果这时候,孩子的哭闹撒泼的幅度更加剧烈了,千万不要丢下他走开(因为走开会让孩子产生被抛弃感,会产生心理的恐惧),只需要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哭。等孩子哭累了、不哭了的时候,再去和孩子做沟通(比如:妈妈感受到你刚才哭的很伤心,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件东西吗?),这件东西可以给他带来什么,有没有可以替代的东西?同时父母这个时候,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给他这件东西。

最后父母也可以表达下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刚才在地上哭闹,让妈妈很难堪也很愤怒,很多叔叔阿姨都在看你和妈妈,下次你再想要东西的时候,可不可以平和的和妈妈沟通,如果妈妈拒绝了你,你可以回到家再次和妈妈表达下你的需求,这样妈妈就能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了,好吗?),引导孩子认识到用哭闹这种行为,来达到目的是没用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发现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表达需求,满足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