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朋友给我发消息,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个摄影师在蓝毗尼偶遇了一个印度佛教徒。在印度,佛寺比比皆是,这个佛教徒却跋山涉水来到了蓝毗尼——佛陀的诞生地。摄影师好奇地问到,“你为何要千辛万苦来到此地?”佛教徒答到,“蓝毗尼愿力更强,我来此地,是为我刚去世的哥哥供灯请愿,希望他能再世为人。”摄影师又问,“愿他再世为人,是为了和他再次相遇吗?”佛教徒答,“相不相遇不重要,但是为人才能证悟,我希望他下一世能证悟。”
我问朋友,“证悟是什么意思?”
朋友回答,“顿悟证道,可以理解为成佛,即脱离轮回的束缚,获得没有苦恼的自由境界。佛教徒相信轮回。”
我更加不解,“佛教徒的哥哥生前是坏人吗?再世为人是为偿还今生的孽债?”
朋友答,“不是。”
我放弃,“没懂这个故事。”
朋友耐心解释,“虔诚的佛教徒翻山越岭虔心祈愿,不为自己今生安稳,不为与亲人再次相遇,却唯求已离世的哥哥能再世为人。我觉得这是爱的最高境界。”
我不是故意挑刺,但还是忍不住问,“说不定他哥哥并不希望再世为人呢?”
朋友想了想,答到,“你说得也有道理。”
当朋友跟我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太宰治的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你看,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期望再世为人。佛教徒爱的祈愿或许更多只是自己对六道轮回的理解与敬畏的投射。
某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向熟识的男性朋友咨询: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可两人真的在一起之后,男人突然态度冷漠,甚至提出分手。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朋友思索一番,答到,“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每个人的想法、目的不一样。其实直接问当事人会比较适合。”
我又换了一种问法,“可以从男性的视角提供一些想法供参考吗?”
朋友无奈,只好认真回答,“可能的原因很多,例如,在一起之后觉得不适合,或者从一开始就只是欲望的驱使而非真心喜欢。其实从他的社交和对周围女性的态度是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想法的。”
朋友的回答很中肯,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并不是我要找的答案。虽然,我也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答案。
后来,一朋友跟我聊起她和恋人之间的事。她和恋人在一起五年,一直异地。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距离两人之间反倒总能保持热恋的新鲜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友发现两人之间因为各自生活的环境以及接触的人不同,想法上分歧越来越大。于是,朋友向恋人提议,自己放弃在城市里的工作,到恋人所在的小县城发展。朋友的提议被恋人否决了。
我能理解对方拒绝的原因。毕竟,感情里,一旦有人做出牺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牺牲会演变为抱怨,甚至伤害彼此的利器。朋友说,“很多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可是,我从来不是一个事业心强的人,所以,放弃现在的工作,到县城发展于我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牺牲。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将来我也不会把对生活的不满迁怒于对方。”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在找的答案是什么了。
我对朋友说,“或许,问题就在于不管你认不认为自己的选择是自我牺牲,于对方而言,其实都是一种负担。”
女性在感情里比较容易感性,所以为了一段感情做出妥协和让步,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事业、梦想和前途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外人看来,她们如此的选择多少有点“自降身价”,但于恋爱中的女性而言,这是她们心甘情愿为爱情做出的让步,根本谈不上是为了对方牺牲自己。
相较而言,在感情里,男性比女性更现实更理性。这里所谓的“现实”,不是指对金钱、地位或声誉的一味追逐,而是对自我和感情的理性权衡。或许我对男性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男性其实更加看重外界对其的肯定及认可。所以,相较于感情,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前途,甚至兄弟情义上。进一步而言,在一段恋爱关系里,如果男女地位不对等,即各自的经济实力、家庭环境、事业发展等悬殊较大,男性很少会像女性那样因为“感情”而忽视差距的存在,而是会理性的地权衡这段关系是否有继续下去的必要性。
简而言之,在恋爱关系里,女性习惯为感情妥协,但即便是心甘情愿,于男性而言,这种妥协都会变成负担和愧疚。而男性习惯于把感情放在天平上权衡,即便是出于为双方考虑,于女性而言,过分的理性无疑是一种冷冰冰的伤害。
几年前,我看了“Me Before You”(《遇见你之前》)。电影最后全身截瘫的Will遵从了自己最初的选择——安乐死,即使当时他和女主Lou深爱彼此。说实话,当时的我尊重Will的选择,却无法认同。那时,我认为Will选择安乐死的主要原因无非是觉得自己会成为家人和Lou的负担。但既然Lou能接受并且愿意照顾他,为什么他就不能给彼此更多的时间相处呢?
直到现在,我才开始理解Will的决定。首先,Will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定位,所以他选择安乐死并不是逃避面对困境,而是尊重并忠于自己的人生。其次,每一次Will病危,他的父母和Lou内心都无比痛苦和煎熬。他的死像一颗定时炸弹,成了身边人最忌讳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恐惧。Will爱他们,所以他看得到他们眼里和表情里的恐慌和痛苦。Will最后的选择,其实不仅仅是让自己从被禁锢的身体里得到解脱,也是让爱他的人从诚惶诚恐的生活里得到解脱。
不过,对于Lou,很长一段时间里,Will的离世成了她人生里无法逾越的深渊。
去年,我读了小说的续集“Me After You”(《遇见你之后》)。Lou拿着Will留给她的钱,去了巴黎,去了Will一直心心念念的咖啡馆。可是,当Lou回到伦敦之后,她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她在酒吧打工,租住廉价的公寓,时常在深夜里喝醉,然后在啜泣中睡去。她不再是从前乐观、神经大条的Lou,她变得郁郁寡欢,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甚至在某个夜里,她因为酒醉,发生意外,险些丧命。
虽然,小说最后,Lou慢慢从过去的阴影里走了出来,但比起面对Will病情恶化时的煎熬,我不知道,这两年里夜夜以泪洗面,活得像行尸走肉一样的煎熬是否会更容易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