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9 一百八十四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语音整理
在古代汉语中,“疾”指的是小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在这一章里说“子疾病”,就是说孔子生了病,不仅没有康复,而且越来越严重。为此,子路就为老师进行祈祷。我们知道子路虽然生性比较鲁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对老师是相当敬重的,所以看到老师的病情不断的加重,他可能是有点儿着急了。“请祷”就是替老师进行祷告。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就问,“有诸”,就是问子路,这事是你干的吗?你替我做祷告了吗?或者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为,孔子问子路,你替我做的祷告有用吗?“有诸”,“诸”是“之于”的合音,在这里应该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子路你做没做这件事;第二,你做的这件事有用没有?那子路对曰:“有之”,有这事儿,应该还有点用。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路为了证明自己所做的祷告是有用的,就开始来引经据典,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注意,这个“诔”是一种文体,是一种祭祀的文章,是给去世的人写的。也就是说只有为了悼念已经死去的人才会写这种诔文。恐怕子路有点儿口不择言了,我们知道《红楼梦》里贾宝玉就给晴雯写过《芙蓉女儿诔》。也就是说,“诔文”这种文体用于祷告,是替死者祷告神灵的。子路在这里引用了“诔曰”,很明显,很不恰当,这让孔子有点生气,说生气可能有点过分,似乎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咋教出来你这种徒弟呀?
孔子接着说,“丘之祷久矣”,就是说我这样的祷告早就做过了。那实际上孔子做过没做过这种祷告呢,我想应该是没做过。因为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相信天命的人,对于鬼神则是“敬而远之”。我们前面学到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说,孔子虽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但至少是存疑的,自己很少说鬼神,当然也不会鼓励弟子去经常祷告。
孔子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意思呢?我觉得他是在说做这种祷告,实际上也是没有啥用的。或者说,按照你子路的这种说法,我不要说康复了,恐怕被你气死了。竟然引用了“诔曰”。或者是在批评子路学艺不精,胡乱引用。用我们现在话说,就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二百五”。
祷告这种方法到底有用还是没有用呢?实际上现代科学证明还是有用的,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他是能够影响到生理状况的,祷告实际上可以起一种安慰剂的作用。当一个人的心灵有了足够的信心,或者是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念的时候,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作用。这一点恐怕是孔子没有想到的。
〔按〕肯定一点,子路为师请祷是诚心诚意的。否则,这一章里师徒人设崩塌。
本章一点问题:“诔”字有没有可能笔误?一本写作“讄”,“讄”,施于生者,累其功德以求福;“诔”,施于死者,哀其死,述行以谥之。以“讄”这里就没问题。
可是,现行本都作“诔”,显然不是随意如此记的,一种可能性是先秦时期,“诔”字字义还未固定唯一作悼文解释,用于祷告也是可以的,毕竟两则之间相通。那么,有这种解释,与“讄”一样,没有问题了。
再一种可能就是子路口误。与病人引用诔文,如同咒人,无异病人是不悦的。但是,这是子路无心之失,孔子纵有不满,也不可能发作。有的解释是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对子路不满,相比之下,口误而不满恐怕可能性更小。
孔子不是不信鬼神,而是不确定,一般时期自然先顾确定的、现实的事情。在重病时,不可能反对祷告,只是怀疑是否有效,或者是对此事半信半疑吧。“丘之祷久矣”,有二个含义:一是为病重未来不确定而担忧,二是因此对鬼神的失望而抱怨。
所以,孔子既没有反对祷告,也没有指责子路。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师徒对话。
到现代,重病之下,家人或者自己烧香拜佛问鬼神的,所谓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病急乱投医。作为先秦时期的人,作为以办丧事而名儒者中的大儒,怎么可能不相信鬼神呢?能半信半疑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45/7d72826440e35e2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