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
《心灵奇旅》探讨了一个有趣的主题:如果你为一个热爱的目标奋斗了大半生,为它吃很多苦,受很多累,做了很多牺牲。而就在这个目标实现的前夜,你死了,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
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很多东西被定义为稀缺品。比如财富、名声、社会地位、美貌……
稀缺品本身当然好。但是有时候,是否拥有这些稀缺品,会变成了衡量一个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似乎只有获得这些,你的人生才算开始。否则你就一直处于某种匮乏当中,为获得那些稀缺品做准备。
“活着”这种富足,因为平时太习以为常,不容易意识到。有时候,你非要经历了一些事,才会有发现它的眼光。
生命,才是最大的稀缺品。如果你还能闻花香,尝美味,听音乐,能和家人朋友交谈,能通过感受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感受这种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里。
有没有梦想,都是一种活法。
如果只是别人告诉你应该有,你就觉得要有,这样的梦想通常也不是你的。
没有实现梦想的人,这现实的生活里,找到了新的意义。这些意义也许没有梦想那么宏大,甚至不用言说,可就是有种生活的热情在。能投入,有兴趣,这就是生命丰盛的证据啊。梦想是在生命这条河流中产生的。
在生命的荒漠里,有很多因为失去跟生命的联结而迷失的灵魂。
荒漠的上空,还有很多神游的灵魂,是人们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获得的神游体验,也就是心流。心流和心魔其实很像,那些迷失的人和神游的人也很像,只不过迷失的人太执着了。专注和热爱某件事,能创造心流;一定要达成某件事呢,就会变成心魔。心流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自己活着。而心魔却会抹掉目的以外的东西,把人变成实现目的的工具。
有时候,太多的人告诉你该这样该那样,这些外在的声音会变成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失去的梦想,也会加入这个合唱,变成这个声音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配活了,你所有的感觉、快乐、成就,都会失去意义,就像是偷来的东西,好像它们不再是你的了。也许,真的有很多事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同意。但活着,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
你在,你就活着。你的生命不是别人给的,是上天赋予的。你的每一份感受,就是你活着的证据。
生命,就是我们所在的大海。无论我们有没有目标,这个目标有没有实现,都不要否定它。
生活是他的,不需要别人评价。你的生活,就是你最大的成就。所以好好过它。
生而为人,活得辛苦。人活着就是累所以才叫人类。既然死不了,也死不起,那就索性好死不如赖活着吧!
“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请把每一个当下,都活得波澜壮阔。”
“灵魂,没有目的。”
我们终其一生想要追求的人生意义居然不是生活的真谛。我们以为,在找到自己的火花之前,生活都只是将就。所以就不认真生活,但其实生活的真谛就在这些琐琐碎碎的日子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梦想,我们容易对当下的生活形成偏见。
激发我们生命火花的不是远大的人生理想,而是生活本身,是我们走过的路吹过的风看过的风景和路过的人,是我们仰望过的星空,拥抱过的大海,眺望过的远山,是我们读的每一本书,看的每一场电影,吃的每一餐饭……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成功,不再焦虑“应该怎样活着”,而是着眼于细小,能被琐碎平凡的生活所感动并全情去热爱时,我们就找到了生命的全部意义。
"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可是我发现,它和以往没什么不同。"这是一句,经历过现实的人会说出来的话。这时的他已经不在有那么强烈的得失心,他已经可以享受没实现梦想的日子了。其实每一天都一样,不一样的是我们赋予他的意义。
你的成就就是:好好活着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人的追求有很多个层次:一是社会上的世俗的成功;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像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里面说这些都不是该追求的事情 ,它们应该是随意而为的事 。是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的人, 顺便做的事。为了那些事情,一辈子惶惶不可终日吗?只为追求目标,而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就成了迷失的灵魂,成了一辈子在寻找大海的鱼。生命的火花是生活处处的美好,不是只为完成人生目标。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走走路,看看天,一阵风,一片落叶,一顿美食,一次欢聚。放下功利,那些美好才是生命的火花。生活,即成就。
和《头脑特工队》一样,平淡但值得一直回味。片子像是鼓励平凡人不要执着人生目标,活着就已经是生命的意义,但绝非否认奋斗拼搏的意义,而是自己人生意义不应由他人定义,算是另一种方式传达:我命由我不由天
生活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梦想不是成为什么人或拥有什么物,而是做什么事。只要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就已经实现了梦想。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你的生活不在未来,你的生活就在当下,未来虚无缥缈抓不住,所以你感到无力。当下是真实存在的,抓住当下,才会感受到力量。
“不会去看很远的目的,我只会做好当下在做的一件事。”未来的目标是一个拼图,每一天的生活是拼图的每一块,提前一天死了拼图少了一块没有完成。有点遗憾,不过也还好。最后的拼图没有完整性,但是对拼的人来说依然有意义。
有人评价说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史诗,人性的枷锁是平凡的人的一生。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六便士而背上人性的枷锁。而不是心里有月亮,而做了月亮的人。
我只是怕某天死了,我的生命却一无所有。
我们普通人也会这样,期待已久的高光时刻,总觉得会变得不一样,过了之后才发现,一切照旧,你还是你,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是高光。也许生活需要仪式感,也是自己赋予的。
把活着当成你人生中的一个事业。
生活的马车总是滚滚向前,苦辣酸甜的日子才是精彩呀!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加缪《反抗者》
"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去成为的人。"
火花,不是目标,是你想要活着的那个时刻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 依然热爱生活。
虽然每天都在六便士中讨生活,但我心里始终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梦想。左手望月,低头走路,心就不会荒芜。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有过痛苦,方知终生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出自《大话西游·降魔篇》。
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活着的你,赋予生命意义。当下即礼物,过程就是奖励。
活着就是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礼赞
活着与好好活着是有绝对性的不同,自己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不同。梦想具体话就是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目标,即便每个目标实现了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感受也稍纵即逝,意义就是,我们辛苦走过的每一步 都对那一刻的自己很满意。
原来,活着就是一种信仰,更是实现价值的资本。
很多年轻人问余华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余华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写。当作家除了写没有别的办法,如果不写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作品。
没有哪一位作家天生就能写出优秀作品,好文笔是练出来的,好作品是写出来的,只有不断地去写,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优秀的作家首先是优秀的读者
余华一直坚持读文学名著,而且是怀着空杯的心态去阅读。
不断跨越写作中遇到的障碍。余华称第一个阶段自己写作风格比较“霸道”,对于他小说里的人物,他让人物说什么就说什么。第二个阶段是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
每跨越一个障碍,写作水平都会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朝着什么方向,余华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写出来才知道。
写作就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提升自我的历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作者,就要有坚持写作的毅力,广泛涉猎的决心,跨越障碍的勇气,才能让自己的写作之路不断延伸下去。
我们随时代前行,唯爱情永恒。
山河远阔,等你奔赴。
“君为磐石无转移,她为蒲苇韧如丝”。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做事有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为孩子举办“小仪式”庆祝孩子的长大;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对私人物品,不能乱碰;对公共物品,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就要学会等待。讲道理,善待他人;谦虚;遵守时间;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10分钟后就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学会反思
平台成就人的重要性,你是谁,并不重要,你在什么样的平台上,才是最重要的!
这两年来,在商业界有一个词比较流行,就是“认知”,你的收入多少和你未来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认知”,也就是说你的收入不会超过你的认知,要想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你的认知水平。
一个人骑自行车,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开汽车,1小时能跑100公里;坐高铁,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乘飞机,1小时能跑1000公里。
一个人内在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就会驱使这个人选择什么、做什么样的决定。
我们常常说要遵循内心,但我们总是止步于寻找真实内心想法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