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不但要文采飞扬,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内容还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一篇好的作文,能让阅读老师耳目一新,为之竖起大拇指。语文想考个好成绩,作文万万丢不得。
批改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时,负责批改作文的申雁翀老师,发现一叠试卷上作文内容惊人的相似,其相似成度可以用“雷同”来形容,作文里出现的名字,事件发生的情节,居然是套用“争吵”一课,这些“雷同作文”让阅卷老师无所适从。千篇一律的文章没有亮点,怎么会获得阅读人的好感呢?
假设每个学生都把作文背写下来,批改起来就如同嚼蜡,非常乏味。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如何写出独特的内容呢?先来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吧。
北宋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分出色。
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的高兴了就挥笔作画, 他笔下的竹子一杆杆生动传神。有一次,他画了几杆新生的竹子,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他偶然发现一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了真的抓着玩耍呢!
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
胸有成竹,文与可说了一个画画的秘诀,但是这个作画秘诀同样是写作技巧啊!人们常说:写出好文章,肚子里得先有墨水。写作文好比画竹子,作文内容就是竹子的模样,心中有什么写出来就是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性格不同,见识不同,想法不同,即使同一个物体同一件事情,所看到的角度不同,在脑海里通过处理构思,这样的作文总会各别另样。
三年级作文算是写作入门,语文园地里的习作要求浅显,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不会出现没有内容可写这样的情况。
写《我的校园》时,我带孩子们从进校门开始体验,在校园里观察一草一木。进了学校大门,有个雕塑,有孩子问雕塑是什么?校园的正中心有棵大榕树,有孩子不止一次地问那是什么树?“榕”字怎么写?那边有个棵红叶桃树,春天来了,花美色香,有孩子问花儿开得很好看的树叫什么?有孩子问,我就开心啦,他们观察的非常认真呢!当他们心中有了“竹子”,不用担心会照抄照搬,一模一样啦。
在批改作文时,孩子们努力地写着他们刚才看到的校园,把他们心中的校园写得各式各样,尽管笔法不是那么熟练,有的同学写了多许多学校优美的地方,有的同学写了他们在校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作文,不宜求之过急,正所谓我们教师之间流传的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要的应该是教给孩子们掌握习作的方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