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815251/4e0e57a80dc34cba.png)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因此,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比例来使用。在跟别人的沟通中,只有真正学会倾听,对方才能聊开,话题才能聊透。
最近在有意思的觉察自己,在沟通中常出现的反应,不同的情境中,做出的反应真的有明显的不同。
在跟客户沟通时,对方说话的时候,我可能在准备自己要说的内容,总是捕捉到对方的某个词语、信息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回复,可能因为紧张、看重,才有这个下意识的行为。
在跟父母、公婆的沟通中,在他们结束说话之前,总是习惯性插话、打断他们的思路。尤其是他们说的内容错误、或者观点与我的不同时,就会习惯性的反驳,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
在同事闲聊的时候,话题如果不是感兴趣的,时间过长的话,很容易就走神,失去耐心。
闺蜜、姐妹跟我诉说烦恼或挣扎的时候,每听到一个烦恼就会习惯性的出主意,表达自己对事情的观点,这个总是比理解别人的观点被我放在首位。
这些无法倾听的状况,总是发生在重要的关系中,就必须引起警觉了,这往往传达了一种意思:“我对你不感兴趣,我真的不关系这些”。渐渐的就很难建立信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15251/f370c9cc2e18327a.png)
客户沟通中,认真听完对方的内容,记录关键词、要点;不要畏惧沟通中的沉默,对方说完后,中间可以有5-10秒的停顿来思考,针对对方的内容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回复,而不是总想着接下来应该说些什么。
保持目光接触,有些人将有效的目光接触称为“精神的握手”。尤其在家庭生活中,好的事情可以边忙边聊,如果是严重的或严肃的问题,一定要坐下来,好好聊。
确保非语言交流没有传递错误的信号。良好的姿态(坐姿)、聚焦的眼神(不乱瞄)、内心的专注、时不时的点头等都有助于倾听。
不要插话。我们经常会不假思索的插话,突然想到了什么,觉得这个跟所谈的内容相关就开始絮叨个不停,在对方说一些经历的时候,往往会有所触动,然后大发感想,把自己变成谈话的主角。
人的注意力很短暂,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很难做到100%不走神,要尽量避免干扰因素,提高沟通的质量。对于不懂得地方,可以微笑得询问“我不太懂你的意思,能帮我解释解释吗?” 这样也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认真倾听。
控制谈话、开会的时间,过长时间的沟通,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多数时候是无效的,而且容易淡化沟通的主题和重点,体面的结束一次谈话很重要。
倾听是个复杂的过程,你,会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15251/fe47ce4334f1c46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