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云,“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此话在古代包括近当代,都非常符合实际,赞同者亦颇有人在。
时至今日,尚能读书者,有几?
或有人云,大有人在!手机在手,想看啥书就看啥书。
但此书与彼书能同日而语吗?
曾经,我也是网络文学的痴迷者,曾创下数书连读的记录,如果那些能称为书的话。
读来读去,张冠李戴,情节混淆,不知哪本为哪本。
盖因网络文学皆一套路,游戏人生,打怪升级,专攻下三,…否则没有流量,没流量谁又能坚持?
曲高和寡者,了无市场。
文学只是文字的累黩,情节只是感官的泛滥。
书店里,看书的大多是孩子;买书的大多是家长;买的书大多是教辅…这现象大多见怪不怪。
我是喜欢逛书店的。妻去附近店里购物,我则去到书店里,静静的感受书香的异样氛围。除了店员,我是为数不多的书店里成年书虫。
自小好书,在无书可读的年代,培养了我对于书的别样感情。书以稀为贵,你有钱也难买到,更何况没钱。
那种对书的渴望真的无可比拟。
及至工作了,购书成了一大嗜好。
尤其是小时候看过却没读过的书,见了就想买,买了却不去读。工作忙是一方面,不愿意读才是真。
尤其是那一段陪儿子初中针炙近视的那一年多,旧书每周都会一摞摞的往家搬。
后来,他上了高中,我也只是偶尔去书店或者书摊。看上的书也少了,买的书也少了,卖书的也少了,看书的人更少了。
一直这些年下来,换了套房子,也如愿有了自己的书房。屋里满满的书,却都无暇顾及。
还有十几纸箱的书,搬家就堆在储藏室里,好几年了,原封不动呆在那里。
直到最近,心才静下来,想重拾读书的乐趣,重新找回久违的灵感。
这些书,就象我久别重逢的朋友,让我如沐春风,让我的干涸的心重新焕发了生机。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妻看电视,我则躲进书房,去与我的老朋友们叙旧。
间或,灵感袭来,匆匆记下这攸忽的快意,那些文字如同甘泉,让我心旷神怡。
如果,没有那些年的没缘由的如饥似渴的收藏,也不会有我今天如友人般的惺惺相惜。
那些书大多已经几易其主,书上有很多曾经的主人留下的笔迹,那些隽秀的字体,那些尚有生命的文字,在我心里复活。
我似乎能够触摸那曾经的瞬间,那是冥冥之中的心灵相通,那是对曾经的叹息,还是对书的归宿的感叹,也许会涌进我的灵感,化为我疾书的文字。
书非藏不能读也。好书,你应该珍藏。
只有喜欢藏书的才懂得书,才会去读书。
我相信,书不会消失。既使科技再发达,书依旧会在爱书读书的人的家里珍藏。
只是,别忘了,没事的时候,拂去书面上的灰尘。
我收藏的书,我读给你看,你愿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