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无不可”之智慧

作者: 芷11 | 来源:发表于2021-07-19 22:46 被阅读0次

    文:佳淇

    说到孔子思想,“无可,无不可”这句最贴切了。

    《论语》中讲: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对这7人评价:伯夷、叔齐为一类,彻底不合作,既不屈服,也有尊严,最高尚;柳下惠、少连为一类,不肯走,也不肯死,只好受委屈,但言行于节无亏,也值得称道;虞仲、夷逸隐居山林,什么话也不讲,立身清白,也合乎策略。

    他则主张,就是不合作,也不拒绝出来做事。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它反映的,正是孔子“无可无不可”的主张,一个把“可”和“不可”两个极端的概念看成三个。

    把二看成三,方有“无可,无不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孔子高度的智慧。

    无可无不可,字面解释:没有什么事情一定可以做,没有什么事情一定不可以做;没有什么事情一定可以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事情一定不可以那样做。

    无可无不可,做人处世之最高的境界。是九变圆融之道,不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凡人也能够做到。尤其在遇到坎坷的时候。

    学习“无可无不可”的思想方法,有了一定修炼基础,才能在关键时候有所坚持,以变应变,马到成功。

    孔子讲求圣贤之道,能够有所坚持的人是贤人,不仅有所坚持,且能够做到权变的人才是圣人。

    为人处世不沾不滞,达到通达的境界,就要善于权变,做到合情合理合,没有什么是必须这样做或者是一定不要这样做。不拘程式,灵活应用道,行与道亦行于非道的人,才是真正懂得道掌握道的人。

    “世界上唯有不变的东西是“变”。”

    修行时,上师一句法语让我觉得颇有禅意:“世上事事都在变化当中。

    我们知道,这一期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期生命的开始。所以必须天天都要努力不止。

    我听到这句话,为之一震。佛界中人也在思变应变,不敢两耳不闻天下事。不然就修不到真正的定力,面对世间变化中的事情,必须得天天努力,放松努力就可能要出问题。

    看问题要放到天下看,大道自然,没有解不通的卦,如果看问题固执己见思维狭隘抱着坛坛罐罐就是放不下,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儒释道唯美处就一个字:“大”。大善大空,大仁大无,大光明,大的让人感恩而无可无不可。

    处理问题自然要放到实际上,既然心存大光明,就会发现新的变化新的契机新的希望,就会从新的路径走出无明。

    无可无不可,还有这么几个层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就是达也行,穷也行,无可无不可。

    如果有机会就治理天下,使其国泰民安;如果没机会,就力求做一个至德、至善、至诚、至圣的人。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点是修身和治国,修身是内求的过程,治国是外求的过程,修身不受条件的限制,但治国需要条件。

    儒家认为,如果条件具备,就为国家做贡献;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做一个道德高尚,教化众民的圣人或君子。一个人外求是无限的,内求也是无限的。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也行,舍也行,无可无不可。

    用我了我就出来,不用我了就藏起来,一点怨言也没有。就是得意不忘形,失意更不忘形。

    唐朝的郭子仪安史之乱就是典型例子,郭两次被拜为元帅,两次收复长安,两次被罢官,一点怨言没有。在外征战时,宦官扒了他的祖坟。得胜还朝时,皇帝做他工作。郭说,我们在外边打仗,我的士兵捣毁了很多人祖坟,这是报应。也是“无可无不可”之境界。

    只能荣、不能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有本事,顶多是条虫。能进能退、能荣能辱、能屈能伸的人,才是龙。

    “法无定法”。

    此法行,彼法也行,无可无不可。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伟人欣赏的对联。

    天下有百战百胜的秘籍吗和教科书吗?没有。大家都看哈佛销售术,有人是成了百万富翁,有人则一贫如洗;大家都看《孙子兵法》,有人打败仗,有人打胜仗。

    这就是孔子,这就是儒家。

    “无可无不可”,豁达,通透,大智慧之妙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可无不可”之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jk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