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
民国国语教材编著家赵欲仁

民国国语教材编著家赵欲仁

作者: 朱永平 | 来源:发表于2017-02-23 08:37 被阅读0次

    中国的当代教育,常常被人诟病,被各种人群、各类媒体口诛笔伐。批评中国当代教育的,不但包括饱受其害的学生和家长,甚至还包括不少教育行政官员和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教师自身。而批评内容则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与教育有关的,几乎无所不包。在这样的背景中,一个才离开不远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教育,成了不少人美好的回忆和向往。也确实不能不承认,看似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民国时代,教育界、教育人,教授也好,学生也罢,都是那么纯粹、可爱,“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今天的我们羡慕、眼馋。那真是一个大师辈出、英才辈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大师、精英,今天的我们仍然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而盘点当代这样的人物时,反倒会让我们犯难了。

    祖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的赵欲仁,今人提及的已经不多,但他的《小学国语科教学法》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入编赫赫有名的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成为民国教育部核定教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使用人数最多的国语教材,很多著作再版数十次、上百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提出的很多教育设想和教育理念,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下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赵欲仁(1895-1965),字景源,中国现代教育家。他出生的1895年,正是中华民族最悲惨黑暗的时刻,那一年二月的某天晚上,位于山东威海的刘公岛传来了震天的爆炸声,这不是在战斗,而是北洋水师将在上年甲午海战中残存的军舰,自炸沉没!至此,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将作为拐杖的最后一根枯枝——北洋水师,全部葬送在黄海的怒波之中。而对鹿苑的赵家来说,家境已很寒微,只有一两亩薄田,赵欲仁还未成家立业,他在木器行当伙计的父亲就去世了。贫困的生活使得他生性要强,国家的积贫积弱也让他更加具有一种忧乐天下的责任感。

    赵欲仁学业上进,在本地读完中学后,他考入了地处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最早可上溯到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创建的苏州府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巡抚端方在此建立江苏师范学堂,聘请著名学者罗振玉为监督(即校长),日本史学家、文学家藤田丰八为总教习,国学大师王国维任教习,教员中还有吕思勉、吴研因、俞子夷等不同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可以说学校大师云集。青年赵欲仁当然珍惜这难得的向大师求教的机会,在校期间一心向学,勤奋刻苦,1916年春,他以第二届本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1916年8月,才走出省立一师大门的赵欲仁随即来到同处一城的省立一师附属小学校实习和工作。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今苏州市实验小学前身,1905年成立,原称江苏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是全国第一所省立小学,仍为江苏巡抚端方创办,省立一师监督罗振玉兼任第一任主事(校长),俞子夷、吴研因以及张家港籍的瞿芑丰等曾先后担任该校校长。学校被列入中国百年名校名录,是中国近代建立最早的实施现代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示范性实验小学。

    其时,省立一师附属小学校除为师范生提供实习外,还承担辅导地方教育的任务。1913年,学校先在教材上进行改革,由吴研因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套语体文(白话文)各科教材,发行全国。1915年,校长杨月如与黄炎培合编的《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仿照美国自治制组织,学校设立学校市,定名“三尚市”(尚智、尚仁、尚勇),由市民大会、市民代表大会、市政府行政委员会组成。“市府”下设巡察团、学艺馆、卫生局、体育场、图书馆、周报社、测候所、商店、银行九部,后增设小农场,小医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自治,达到“寓教育于生活中”的教育目的。赵欲仁是新教学方法的助推者之一,他参加了教材的编订工作,这为他今后编订全国性教材打下了良好基础。1920年秋季始,学校在新招收的一年级中开始施行设计教学法,学校成立了以沈百英为首的设计教学法研究会,专门负责该法的实施,赵欲仁为研究会的成员。每逢开会,校长吴研因都会出席,当时在国立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的俞子夷还受聘担任了顾问。那一年,美国教育家杜威访华,亲自到校考察、讲学,美国教育家孟禄也两度到校考察,他们都盛赞学校管理工作与学生的精神面貌,“堪与欧美各国一流小学并驾齐驱”、“在美国也不多见”。

    在省立一师,赵欲仁接受并掌握了丰富、扎实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而省立一师附属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材编订、教学管理实践,则为他作为职业教育人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事业根基。

    1920年2月,赵欲仁受聘到杭州市私立女子职校任教务主任。1921年,他的《女生职业趋向的调查》发表在《教育与职业》杂志上,这是他被发现的最早发表在全国性杂志上的文章,该杂志是黄炎培先生1917年5月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辛亥革命后,黄炎培曾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执掌江苏省教育。因政治风云的变幻,他一直在思考“教育救国”究竟从何入手?1915年4月他随团赴美国考察,在为期三个月的考察中,他对当时美国的教育制度印象深刻,其时,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风行美国,其核心为“生活化”和“平民化”,因此当时美国各种职业学校遍布。归国后,黄炎培先在江苏教育会设立职业教育研究会,有会员148人,又赴日本、菲律宾等地考察职业教育设施。1917年5月,黄炎培在蔡元培、蒋梦麟、史量才、梁启超、张謇、张伯苓、马相伯、张元济等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的全国性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赵欲仁积极投身其中,并在1921年6月28日、29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四届全国年会上发表演讲,这使得赵欲仁在全国教育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那一年他才26岁。

    对在外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名声的赵欲仁,家乡自然欢迎他回乡执教。1922年1月,赵欲仁回到老家,担任了常熟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今张家港市塘桥中学前身)校长,这一年他27岁。

    1925年8月,赵欲仁受聘到国立东南大学附属小学任教务主任等职。该校是教育家、赵欲仁的良师益友之一俞子夷长期任校长的地方,和省立一师附属小学校一样,也是中国早期教育革新的实验学校之一,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12年12月17日《现代快报》载有《90年前,南师附小开养鸡选修课》一文,该文分别从“弹性学制”很自由,六年的学可以只上四年;课余生活很丰富,选修课上学养鸡学烹饪;课堂气氛很轻松,学生怕冷自创“天冷歌”;小公仆们很能干,同学间借钱欠账都要管等四个方面描述了南师附小九十年前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而这个时间,正是赵欲仁在该校供职,并担任主要教学管理工作的时期。

    作为职业教育人,赵欲仁不光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才智,也时刻关注着他乡的教育建设。1924年7月、1926年7月,他两次受福建省教育厅邀请,利用暑假时间,赶赴当时教育较落后的福建同安地区言传身教,培训师资力量。这在《同安县志》“陈嘉庚倾资补助闽南教育”一文中有详细描述:“两届暑假讲习会:第一届在1924年7月开学,聘请北京王璞和江浙赵欲仁等五位教育专家共六人为讲师,课程十二门,学员130余人,并附设暑假小学校,以便实习研究,从而大大改进了闽南小学教育的教学法,甚至影响到新加坡、马来亚各小学。第二届1926年7月开学,聘请东南大学附属小学教员赵欲仁等五人和北京王理臣为讲师,以及本校教职员担任,学员280人,并开办各补助学校成绩展览会和集美小学部第三次成绩展览会,以表现学生成绩的正确性为主,并比较批评,共同研究改进的方法等。”赵欲仁和其他同仁的同安之行,不仅帮助培训了400多名同安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也使其本人获得了更大的声誉。

    从赵欲仁在省立一师附属小学校开始其教育生涯到1926年,才短短十年时间,但其间丰富多彩的教育经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实践,让赵欲仁的教育教学快速成长、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所谓厚积而薄发,经过十年的准备,他终于要在中国教育界发出他的声音了,而这一发声也意味着他将在中国教育历史上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迹……

    1927年《小学国语科教学法》的出版,是确立赵欲仁在民国教育界地位的标志。

    在赵欲仁编著的《小学国语科教学法》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前,已分别由吴研因、张士一、黎锦熙、舒新城、梁启超、周铭三、冯顺伯等编著过数本教学法,最有代表性的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由他初步建立起了语文教学法的初期理论体系,对这个学科的发展有首作之功。1930年,赵欲仁编著的《小学国语科教学法》被收录进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第一集,更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书进一步“登堂入室”。1929年至1937年,由时任商务印书馆编审部部长、总经理的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正式陆续出版,共计1721种、4000册。既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也未出过国门,完全靠自学起家的王云五为《万有文库》这一旷世之作所表现出的雄心壮志,受到海内外高度赞誉,被美国《纽约时报》称赞为“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是在界定和传播知识上最具野心的努力”。《万有文库》的出版开创了我国图书出版平民化的新纪元,在旧中国影响很大,许多内地城市和学校,都以《万有文库》第一集建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它是民国时期毋庸置疑的第一百科全书。同时收入《万有文库》第一集的,还有沈百英《小学社会科教学法》、凌昌焕《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俞子夷《小学算术科教学法》、吴研因、王志瑞《小学历史科教学法》、张其昀《小学地理科教学法》、陈仲子《小学音乐科教学法》等等。

    赵欲仁在经过十多年学习执教后,他对国语的认识以及他所总结的国语教学的方法,得到了当时文化教育届的广泛认可。他终于赶上了他的师长吴研因、俞子夷等,成为当时小学国语科教学的指导者之一。正如赵欲仁的良师益友俞子夷为《小学国语科教学法》所作序言所说:“赵君这书,又进了一步。中国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国语教学,还不过几年的事,这书里已经一一介绍。这是一个特色。”

    1933年7月起,以丁彀音、赵欲仁为主编者,王云五、何炳松为校订者的《复兴国语教科书》(第一至四册),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第一册1933年8月初版,共再版115次;第二册1933年8月初版,共再版20次;第三册1933年11月初版,共再版85次;第四册1933年7月初版,共再版50次。这套教材是经国民政府审定的,按新课程标准的适用教材。从初版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被当时学校广泛采用。这套教材也为赵欲仁赢得很多赞誉。

    因当时的中国,普及的文化教育水平只有小学,赵欲仁编著的两套教材可以称得上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使用人数最多的教科书,整整影响了当时的那一代人。2011年,现代教育出版社将上述两套教科书都收录进了《老课本》,没有因为它们是民国政府核定的课本,没有因为政见不同而放弃记载这两套教科书。从另一方面也再次印证了他们的价值。

    1928年2月起,赵欲仁开始任杭州市政府教育视导员兼杭州市中女子部主任,后为校长。民国教育从1914年起实行视学督导制,1917年正式规定每省视学4至6人,1918年规定每县视学1至3人,赵欲仁担任视学职,亦说明了他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教育界的重要地位。1929年9月,赵欲仁调入浙江省教育厅工作。从此,他开始由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转为更为宏观的教育官员角色。

    赵欲仁的调入浙江省教育厅,与民国的一个重要人物关系密切,他就是陈布雷。1929年8月至1934年4月,陈布雷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其间1930年曾赴南京任国民党教育部次长,但即使任教育部次长,陈布雷主要还是生活在杭州。陈布雷曾自述在浙江任教育厅长时,“用人取超然主义,以打破学派观念为整顿之前提。对于省立各校,均暂仍其旧,教育界中人皆以余之作风为非其意料所及也。”陈布雷主持浙江省教育厅不过一个月,赵欲仁就被调入教育厅,并于1933年任教育厅第四科(社会教育科)科长、视察员,可见陈布雷对赵欲仁的欣赏和器重。事实上,赵欲仁自己也一直引陈布雷为伯乐,常怀感激之情。

    自进入浙江教育厅到抗战爆发,赵欲仁的著作颇多,如果说之前他的著作大多是总结教与学的工作,如《第一次调查杭州市各小学的报告》、《小学读书教学的几个先决问题》等;那么进入浙江教育厅后,他的著作大多是指导如何教与学,如《小学国语科教学讨论纲要》、《怎样指导孩子们研究历史?》、《怎样改造地方教育行政?》等。这除了赵欲仁的身份由文化教育的实践者,转为管理者外,另一个原因可能和陈布雷等上级的授意有关,如《怎样改造地方教育行政?》这样强指令性文章,他完全可能仅是执笔而已。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发,激起了全中国的抗日浪潮,文化教育界的爱国热情也被充分地激发了出发。赵欲仁亦然,他把可以称得上当时全国小学国语教师人手一本的教材——《小学国语科教学法》,从“九一八”之后所出的版本,都标记上离“九一八”国难日多少多少时间,以此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抗日爱国之心。

    “九一八”之后的赵欲仁是异常忙碌的,他不仅每版都要修改当时国民政府的核定教材《小学国语科教学法》,还发表了大量有关抗战备战的专著,如《国防教育的意义和范围》、《怎样指导孩子们研究历史》等等。1934年秋,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的专职巡视员,他还视察了许多名校,如白象小学、虹桥小学等,并提出切实的整改建议和指导方法。对白象小学即提出了“各级座椅不能合用,以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儿童图书应设法扩充;自修时间过多”等整改意见。作为一个教育家,和当时许许多多有识爱国之士一样,他深知自己虽不能扛枪上阵杀敌,但能用手中的如椽巨笔去鼓舞人们,去抨击时弊,能用自己的热情,去教育孩子们,学好知识,长大后去保家卫国。

    1937年7月起,被炸重迁后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寄岫和赵欲仁编校的《复兴国语教科书》(1至4册),这套教科书一直沿用到1942年,是抗战期间未沦陷区使用最广泛的国语教科书,从而使赵欲仁的名望也达到了他的历史最高点。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失败,南京、杭州危在旦夕,12月,国民党中央政府委派黄绍竑重新主持浙江省政府。黄到浙江未满20天,日军在金山卫、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杭嘉湖地区即告沦陷。黄绍竑在杭州组织了最后的市民大疏散,炸断钱塘江大桥,将省府人员转移至金华永康,欲以方岩镇作为临时省会。当时杭嘉湖一带的百姓除有家业、田地的老人难以离开,多数青年,尤其是机关干部、公职人员、学校师生大批举家南迁。浙江省政府原想在方岩安身,但是日军很快进逼,占领了萧山、诸暨一线,省府不得不再度南迁,后以丽水为中心安置下大批机关单位,把丽水作为抗战的后勤基地。因为碧湖镇有丽水最大的一块平原,商业、手工业发达,农产品丰富,足够解决南迁人员生活需要,便把人员最多的文化部门设在碧湖。当时南迁而来的难民中青少年上万,当局决定按照年龄段分别安排:年幼的孤儿进入设在碧湖缘缘佛堂的育婴堂,儿童进入战时儿童保育院,小青年在迁到碧湖的联师等校学习,年纪稍长的则进入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该团有时也叫浙江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1938年1月在碧湖开班,由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亲自担任团长,具体事务由省教育厅长许绍棣负责。当时,15岁的金庸就进入了设在碧湖的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受训。而赵欲仁正是该团的组织者之一,并主编了主讲教材——《战时地方行政》,他的妻子彭惠秀则担任过浙江省战时儿童保育院的首任院长。

    1941年6月,浙江省政府又迁到丽水的云和县,把云和作为临时省会所在地,直至1944年10月。1942年冬,时任教育厅秘书(按照当时组织序列,秘书、科长、督学都是教育厅的中层领导)的赵欲仁负责在云和的瓦窑东面山边前方的田野上筹建一所小学,名为浙江省立建国小学。1943年建成凹字形土木结构平方校舍一幢,内有六个教室,两个办公室。前面是操场,后面是花坛和水渠。全校有教职员工十多人,学生一百多人,多数是居住在城内的省级机关员工子女。瓦窑、古竹、黄水碓等附近村庄的农民子弟也有一些在这里上学,分位六个教学班上课,是一所比较正规的完全小学。

    抗战胜利后,鉴于赵欲仁在抗战中坚持文化抗战的贡献,国民政府特别授予他“八年抗战胜利纪念”勋章,褒奖他的抗日爱国行为。

    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八年抗战终告胜利,赵欲仁随民国浙江省政府迁回杭州。

    抗战中,杭州的各级学校不少都被日军严重破坏,学校的重建和教育秩序的恢复,使得赵欲仁的工作更加繁杂,但战时的劳累奔波毕竟又回归了原来的平静和安宁,这给了赵欲仁莫大的慰藉。

    同时,赵欲仁的社会生活又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孙翔仲、钱琴一、张浓泉等部分人士利用原常熟县立第三高等小学的校舍,重建私立虞西初级中学,特地邀请这位曾任第三高等小学校长的知名人士回校讲话。这一次赵欲仁的回到家乡,多少有一点衣锦还乡的意味,又值八年抗战刚刚胜利,他的感慨可以想见。对家乡的青年师生而言,学生们见到了自己所学国语课本的编撰者,青年教师们见到了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气氛是可以想象的热烈。据他的一位公子回忆,他第一次见到赵欲仁喝了这么多酒,最后被家乡的头头脑脑们送回家来。

    赵欲仁从1938年8月至1945年4月,共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近七年。从1945年5月至1949年4月杭州解放,他一直担任浙江省教育厅第二科(社会教育科)科长。巧的是,他的妻子彭惠秀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至6月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督学,1946年秋出任杭州天河小学的校长。夫妇双督学,在民国那个教育还很贫乏的历史上,应是不多见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赵欲仁主要从事职工业余教育工作,虽然没有了解放前在教育界的重要影响力,而成了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但他对待教育教学,仍然一如既往的执着、敬业、孜孜不倦。直至晚年,他仍对每一课都精心准备,认真写作教案,细心修改备课笔记,体现了一位教育人独特的教育情怀。

    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学者,知名的教育专家,不能不提的是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他共育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其中五人培养到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三个儿子都学工,三个女儿均学医。六个子女均事业有成,其中长子赵人龙、次子赵人麟更是全国顶级的水利、电力专家。赵人龙,1940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土木系,1945年到美国垦务局及科罗拉多大学研究院学习水力发电工程专业,1947年获科学硕士学位。在美期间参加三峡工程设计,是中国最早参加三峡工程设计的54名工程师之一。后历任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成都(水电)勘测设计院、水电建设总局、水利电力部基本建设司副总工程师等职。1994年获国务院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还是公认的集邮界泰斗级人物,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批荣誉会士。赵人麟,1944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电机系,历任开远发电厂总工程师、滇南电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云南省电力工业局总工程师、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等职,为云南省第五、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因此,赵欲仁成功的家庭教育或许能带给今天的很多父母以深深的思考。

    据赵人龙回忆,在他们小时候启蒙时,赵欲仁会教孩子们读一些古诗文,教他们如何写好毛笔字等等。他说赵欲仁并不常亲自督促他们,“而是在家中创造一种气氛,对,一种人人爱学习的氛围……”。

    他这种宽松、开放的教育观还体现在对待子女的婚姻问题上。1955年10月,二女儿赵若蕙把自己的恋爱问题向父母汇报并征求他们意见,赵欲仁在一封回信中对女儿说:“婚姻问题,我们采取‘子女自主,父母辅导’的方针,对对象的学识、健康、工作和生活各方面能有相当了解,对政治认识、情感交流方面能获相当满意,自可进一步向结合的道路上开展。你即将完成大学学业,平时又能深入观察和考虑问题,对你认为满意的人,我们当然同意。”对子女婚恋问题,能持这样开放和信任的态度,不要说在上世纪50年代,就算在今天,也仍然是不多见的。

    1965年12月,赵欲仁因罹患肺癌在杭州逝世,享年70岁。1976年9月,他的骨灰被家人安葬在杭州城西闲林镇的荆山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国语教材编著家赵欲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mv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