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业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问:如何能用一年时间获取到三年工作经验,答:加班。虽是段子,但却道出了IT行业加班的常态化,其实这也是对加班现状的一种调侃。
加班,赶需求如果按工作时长算,每天工作八小时,通过加班来实现一年时间换三年工作经验,看似是可行的。但如果不注意总结和思考,每天加班不仅换不来三年经验,反而会透支生命,到头来甚至一命呜呼。毕竟猝死在岗位上的加班男,已不止一个两个了。
既然加班的方式不可取,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我的好办法就是,严格自律,做好知识管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说白了,就是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学习整理收藏知识,将知识内化吸收,同时多做分享,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实现思维的创新,最终达到高效学习高效工作。
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知识的获取,保存,分享,使用和创新。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对这五个环节的认识和思考。
1 知识的获取
知识获取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通过书本,课堂,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我主要是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延伸学习,处理问题的过程,翻阅专业书籍,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和思考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总结。
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我们都会很容易的想到用谷歌或者百度搜索一下。而如何能够实现快速的搜索就是一个技巧,下面我分享几项刚学来的技巧。
-
关键字组合查询,就是关键字与关键字之间以空格隔开搜索。
-
用“-(减号)”去除不需要的内容。
-
搜索短语和句子,就是在搜索框中使用引号,以提高搜索的精准度。
-
使用filetype搜索语法,搜索某一类文件,比如:“入党申请书 filetype: doc”。
-
点击搜索结果前先思考,尽量用网页快照打开。网络快照方式的打开,可以又快又准确地定位到搜索的关键字。
2 知识的保存
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要做知识的保存,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并不多。我们经常犯的毛病,就是曾经保存下来的一份资料,到再次需要使用时,却无论怎么找,怎么搜,都找不到,最终不得不重新再花时间去网上搜索下载。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因为没有做好知识的分类保存。知识的分类保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文件的命名规范。我分享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命名方法,文件名称-所属类别-日期-版本号,具体应用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的场景进行调整。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资料的文件夹层级设置不宜过深,一般建议不超过三级。因为一旦超过三层,文件夹被打开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对于上文提到的Google搜索到的网页,如果觉得对自己很有用,肯定不应该用一次就咔哧掉,这个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添加到网页收藏夹。如果收藏夹里面内容很少的话,下次找起来还比较容易。可一旦内容多起来,那“知道有,可就是找不到”的毛病几乎可以把人急死。
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一项技能,那就是使用社会性标签工具,可以对收藏起来的网页,添加关键字,更可以设置摘要。这也是便于日后的查询和索引。工具推荐: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剪藏工具截图
3 知识的分享
教是最好的学,能够实现90%的知识转化。对于知识的分享,形式同样有很多种,可以是讲课,演讲,也可以是在会议上发言,更可以是写一篇分享文章,也可以是在网络中进行社群分享。
我想说的一点是,分享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身边的人,同事,朋友,亲人。要知道自己的饭碗和价值实现的平台都是公司提供的,在公司内分享是对自己的一种宣传,是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的好机会,同时这也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好方法。
所以,我们应该打心底里讨厌那种在外面搞得风生水起,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亲人却一脸冰霜不愿意分享的人。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不懂得感恩。而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注定也是走不远的。
小组讨论4 知识的使用
知识的学习,保存,分享,说到底都是为了能够将学到的技能用到工作实践中。而作为一名上班族,我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个人知识的使用就是要和公司的任务和项目结合起来。而在执行任务,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既能验证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只有在知识使用中,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知识也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我们也只能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5 知识的创新
当下的国内,创新是一个很热门的词。城市讲创新,企业讲创新,团队也讲创新,同样我们个人更要讲创新。对于个人来说,创新主要是打破思维定式,摆脱惯性思维。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自己的怀疑心,蔑视一切不可能,让自己拥有独立判断的精神而不盲从,同时保持一颗进取心,敢于去尝试,去追求。
给大家推荐一个辅助思维创新的工具,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或脑图,她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帮助我们激发联想与创意,整理零散的智慧资源,促进我们的学习与创新。推荐工具:Xmind6,这个是免费版的,并提供丰富的模板。
xmind模板截图小结
以上五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是需要我们在工作学习中反复循环实践的。而实践的过程,正是我们不断探索高效学习,高效工作,遇见更好自己的过程。试想,当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状态,用一年时间的高效学习与工作换3年浮躁的工作经验,岂不是轻而易举嘛。
本文结构-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