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为大梁人也即魏国人。秦始皇十年,他来到秦国向秦始皇献计,提出以金钱乱敌国的计谋。说:“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这番话即说,凭借秦国之强大,诸侯各国如同郡县之君长,我只是担心诸侯建立起合从的关系,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就会采取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动。这就如同当年晋国智伯、吴王夫差、齐国湣王之所以败亡一样啊。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可用金钱贿赂各国的豪门权臣,打乱各国的合从之谋;这也不过耗废三十万金,但诸侯均可成为您的襄中之物。尉缭此计明显打得就是金钱仗,他提示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仅要靠兵马战车,还要靠金钱贿赂,这后一点的重要性并不弱于刀光剑影;身为大王您不仅要以命拼江山,还需要舍得花钱买江山。你不能不说尉缭的视野,站在了更高的制高点上;只要能达到拿下天下的目的,金钱又算什么呢?
秦始皇对此非常感兴趣,用平等待人的礼节亲自接待他;为了表现出平易近人的友好,始皇甚至使自身的衣服和饮食均与尉缭相同。不但采纳其计谋,而且任命他为秦之国尉,官阶类似汉朝的太尉或大将军。但心细如发的尉缭对秦始皇并不放心,他曾想离开秦国,却被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秦始皇硬留下来。秦始皇完全采用了尉缭之计;而此时李斯也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握有重权。当初平定嫪毐之乱时,秦始皇一气之下曾决定驱逐外来的宾客游士;李斯身为外来者,遂上书谏议废止逐客令,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
尉缭对秦始皇的相貌和心性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他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下人,得志易轻食人”。这廖廖数语,从形象到心理到品行、志向全部概括了。即说秦始皇其人长着高高的鼻子,长长的眼睛,挚鸟般劲瘦的胸脯,说话时发出豺狼般恐怖有力的声音;他对人少有恩德,却有一颗虎狼之心,居于简约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并能够谦卑待人,得志后极可能轻易地吃掉他人。最后尉缭得出结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即说我尉缭不过是一个布衣之人,但秦王见我往往亲身置于我之下。如果真使秦王据有天下,那么天下人都将成为其奴虏了;此人不可与其长久交往共事。
感谢尉缭给我们留下了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的传神画象。这大概是迄今为止最为生动形象的描述,为后人认识秦始皇提供了感性而亲近的资料。秦始皇长相到底如何?不可全信尉缭之言;只有等其大墓开启之时,或能印证尉缭说得对否。当然,其推断其实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推断,带有较多的感情色彩。我们从中依然可以看出,秦始皇确实是一个励精图治、尊重人才、富有雄才大略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