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觉有时候真的是很奇怪的东西,到达曲樟乡曲木客家土围城的门口,我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觉:踏实。
土围城的门敞开着,见不到游客的影子,也没有人收取门票。走进第一道门,再走还是一道门,直到穿过第五道门,才来到方形的天井当中。与福建的圆形土楼不同,曲木客家土围城是周正的长方形。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正对着五道门的长廊下有两条长椅,长椅上坐着一位老伯,看样子并不是游客。他的脚下躺卧着一只肥硕的猫,猫并不躲闪陌生人,自顾自的在地上滚来扭去。
老伯大概是见惯了我们这样的北方来客,很热情地和我们搭讪。他的普通话极其蹩脚,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弄明白了两件事:老伯是土围城里的居民,快80岁了,和老婆一直住在这土围城里;这座土围城是客家人陈氏一族的分支修建的。听到夫君说“我老婆也姓陈”,老伯的笑容更加灿烂,眼神更加慈祥起来。
根据我们的经验,老伯这个年龄段的本地人,绝大多数都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老伯能和我们进行这样的交流,已经让我们感到非常满足。要想了解这座客家土围城更多的秘密,必须找到当地的年轻人或中年人,他们大多都会讲普通话,也听得懂普通话,不过,这太难了——这个时间段,他们都外出务工了。
夫君还想和老伯多攀谈一会儿,我则试图从土围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刚才从外面穿过五道门进入土围城的时候,我发现第二道门的左侧有一个“栈道入口”的标识,从那里进去是否能有所收获呢?
趁夫君和老伯攀谈的空当,我又返回到第二道门旁,沿着标识拐进一座方形门中,门后有一条向上的坡形小路,台阶用青砖砌成,上面布满青苔,旁边杂乱生长着茂盛的滴水观音和我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树木。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沿着台阶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青苔又湿又滑,看样子这里好久没有人来过。顺着台阶攀到小路的尽头,是一小块平台,从平台左转有一道拱门。从平台再向上,需要通过一道窄窄的门,攀登几级台阶。门前立着一块木牌,“请勿通过“四个大字非常醒目。我仔细打量那道又高又窄的门,头顶横着的墙体与城墙连接的部分已经裂开缝隙,土围城的管理者一定担心游客上去会有危险。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攀上了那几级台阶,眼前很像一处窄小的天井,三面都是高高的围墙,其中靠外侧的两面墙上共有三扇窗户,两扇已经堵死,一扇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外面。这两面墙上爬满翠绿的藤蔓,连同地面生长的树木、杂草和苔藓,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不敢再向前走了。客家人在建土围城的时候,这个地方是用来做什么用的?瞭望?侦察?可惜没有人能够告诉我答案。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原路返回到刚才小小的平台,拐进那道拱门,穿过光线昏暗的门洞,踏上一条窄窄的木质廊道。廊道的外侧是城墙,里侧是半人高的栏杆。廊道是重新修建的,和斑驳的城墙及周围的房屋相比,新得有些突兀。以我对客家土围城有限的了解,脚下的廊道名字应该叫跑马道,是用来巡城和警戒用的。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住在土围城里的人怎样观察外面的情况呢?在土围城的四大转角处及城门上面都设有碉楼,碉楼绝大多数都比城内的房屋高出一层,便于居高临下进行观察,跑马道就是碉楼间的联络线。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城墙的不同位置按需要留有一些长方形的孔洞,这些孔洞就是炮眼,既可用来观察外面的情况,也可用来进行射击。
透过孔洞看,土围城的围墙很厚,有的地方墙体表面脱落,露出里面的部分。初看起来,墙体像是用砂石料砌成的,用手去摸,非常坚硬。据资料记载,客家土围城的城墙均用黄泥、石灰、河沙、糯米和红糖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后用夹板夯筑。所谓的夯筑,就是用木板把泥沙围住,然后用杵在上面把泥沙舂结实。再来看一组数字吧,曲木客家土围城的最高处为10.5米,最矮处为7.1米,另有两处量得高度分别为9.25米和8.33米,平均高度为8.795米,厚0.86米,符合“每墙厚三尺”的规制。由这些数字可以想见当初客家人在夯筑城墙时挥汗如雨的场景,为了家族的平安和发展,为了保住心中的那份宁静,守住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了躲避土著的敌意和土匪的侵扰,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造了心中的圣地。或许,足够高度和厚度的围墙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战乱和辗转迁徙已经令他们内心充满了戒备。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到合浦不久,结识了黄老师一家人,黄老师的爱人也姓陈,我称她“小陈妹妹”。第一次见到这一家人时,莫名的就有种亲切感,小陈妹妹的普通话极其标准,以至于在闲谈时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是在和相处多年的姐妹聊天,完全忘记了她身上“广西人”的标签。其实,这并不奇怪,合浦县的客家人根在中原,他们都是从北方和中原迁移而来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从中原大地到福建到广东,他们一路迁徙来到合浦,在这里定居下来,聚族而居。我甚至私下猜测,我们500年前就是一家呢。看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老天蓄谋已久的。
沿着跑马道穿过又一座碉楼,眼前是一条长满苔藓的窄窄的小路,紧贴着城墙,这应该是跑马道的原型吧?但仔细一想又不像,这么窄的路,内侧又没有任何倚靠,人如何通过?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小路的下方有一条狭窄的路,通向土围城的天井,“游客止步“的标识赫然在目,我还是没能忍住好奇心,极其谨慎地一步一步向下走,脚下的青苔极滑。终于安全到达地面,眼前的新房子是洗手间,它的现代风格和土围城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这么完好保存下来的历史符号,为什么要加上这样刺眼的“标注”?它完全可以建在土围城的外面,以守护者的身份出现。
顺着卫生间再往前走,就回到一进门时的天井里了,刚才和我们攀谈的老伯已经在长椅上酣然入梦,只有那只猫还在地上滚来扭去,夫君也不见了踪影。抬头寻找,发现他也站在我刚刚走过的跑马道上,顺着射击孔向外观看。
走出曲木土围城东面的大门,这座大门极有现代感,该是为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建,我却更喜欢第一次进入的那五道原汁原味的门。资料记载,那五道门可是承载了客家人诸多的心愿,它们分别代表福、禄、寿、喜、财,是客家人对生活最本真的追求。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一)遥远的记忆进入大门,再次回到天井,从来时的五道门原路返回。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的普通陈姓人,我也想像客家人一样,让这美好的愿望伴随我的生活,无论此时,还是将来。
2018.09.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