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观察】
指选择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宇宙空间、社会人生、花鸟鱼虫……都可以是人们观察的范围、对象。但是,任何一一个观察者都不能观察尽一切事物。即使对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也不可能连芥末之微也观察周到。善于观察的人们总是在预定的目的中,选择一定的观察范围,将一定的对象、一定的重点集中起来观察,努力捕捉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和特点,写在心理学方面叫做“定向研究反应”。定向观察可以加强有价值的信息输入,使观察过程最优化。
观察的目的不同,观察得范围、观察的重点自然不同。观察要有重点,自然和社会的许多场景本身,并不对观察者现实重点而需要观察者自己去判断选择,作定向观察。以观察“月夜”为例,农业科学工作者依据观察的需要,在不同的季节,观察月夜的温度、湿度、风速、云、雾霜等的变化,解释“月夜”的气象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而文学家虽然也观察这些东西,但更注重色彩、气味、形象诸因素,力求传达出月夜的美和诗意。例如我国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着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上面这段文字,写出了月色下荷花迷人的美丽景色,细致二形象的观察使朵朵荷花历历在目,月夜的幽静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又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月色》:
这个清辉浸透的小园子里,成行的果树,在小径上映出它们那些刚刚长着绿色叶子的枝柯的纤弱的影子;那种攀到他住宅墙上的肥大大金银花藤,吐出一阵阵香透了的感情在这温和晴朗的夜色里漂浮。
上面这个例子,通过对月色中的光亮、物形、影子和香味的细致观察和知觉,描绘了一幅朦胧、宁静而又逼真的画面。
【特征观察】
指抓住事物的特征经形观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指出,世界万物,每个人,每件事,每件东西,都有它的特点、意义和形式。写作者就是要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来。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情态。世界上不仅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就是阴雨前的光线和同一天雨后的光线也不同,雨后湿漉漉的叶子使光线显得晶莹透彻。写作者对待生活,既要站得高,鸟瞰全局;又要元得深,对所写的事物有全面透彻的认识。站得高和钻得深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熟悉多方面的生活,先了解全面而后深入一角。例如宋代诗人苏轼讲过一个观察人物外貌的故事:“吾尝见僧惟真画曾鲁公,初不甚似。一日往见公,归而喜之曰:吾得之矣。乃于眉后加三纹,隐约可见,作仰首上视,眉扬而安页(安页为一个字)戚者,遂大似。”从不甚似到大似,主要是眉毛后加了三道纹,扬起眉而耸着鼻,才抓住了曾鲁公的特征。苏轼还现身说法,说自己颧颊生得特别,曾叫人照着墙壁上灯光留下颊影描画下来,虽没有画眉毛,画眼睛,熟悉他的人还是一看便知道是苏轼。这些,他都详细地记录在《传神记》中:
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其次在颧颊。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死为吾也。目与颧颊相似,余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也……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
苏轼讲的是画人要抓住人物特征才能把人物画好。文学亦是如此。法国小说里莫泊桑学习写作时,他的导师福楼拜要求他首先学会观察生活。有一次,他们在街上散步,迎面来了一辆牛车。福楼拜指着这辆牛车,要莫泊桑以此为题材,写出几篇内容各不相同的散文。莫泊桑很为难,福楼拜就来导他: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神态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崎岖的路,神情也不一样……如果你能细致地观察这些不同的情况,就是写好多篇也不一样。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去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一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其它的树和其它的火不同的特点的时候”。
福楼拜要求莫迫泊桑观察拉车的牛、树和篝火,都是强调要抓住特征,加以区别,作为写作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