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古代文化
旧影琐忆·金圆券的苦头,德国人也吃过

旧影琐忆·金圆券的苦头,德国人也吃过

作者: 半生环球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12:19 被阅读27次
    1923年德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用大幅贬值的纸币充当壁纸糊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是一个繁荣的国家,该国的货币体系有充足的黄金储备支持,国内工业欣欣向荣,尤其是光学、化学和机械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马克、英国先令、法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的价值大致相当,与美元的兑换价也差不多都在4比1到5比1之间——那是1914年的幸福时光。

    时间来到1923年,战败国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达到了顶峰,马克与美元的汇率是1万亿比1,一手推车钱甚至不够买一张报纸。大多数德国人被金融龙卷风吓倒了。货币失去了意义。这场金融风暴让大多数德国人不知所措,货币在这个国家已经完全失去了效用。

    席卷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从1921年6月到1924年1月持续了两年多,1921年8月开始,试图自救的德国当局不计成本地用马克购入外汇,但这反而加速了马克价值的崩溃速度,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越低,就越需要印出更多的钞票来购买外汇。

    1922年上半年,马克与美元的汇率一度稳定在320比1左右,在这期间召开了几次国际会议商讨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其中包括美国投资银行家J·P·摩根在那年6月组织的一次。不过这些会议并没有商讨出任何可行的方案,德国的经济因而急转直下,到12月马克与美元的汇率已经滑落到800比1。1922年6月德国的生活指数为41,到12月则暴涨到685,增加了15倍以上。

    货币的大幅贬值甚至在魏玛共和国催生了一种特有的疾病,叫作“写零症”,主要症状是患者总有写下一长串“0”的欲望。医生将其诊断为一种精神疾病,是因通货膨胀下货币数值位数大幅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书写和计算难度而产生的。

    据说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在柏林喝一杯咖啡的工夫,这杯咖啡的价格就有可能翻了一倍。

    1923年,柏林的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在库房里清点一捆捆钞票。 1922年,一个商店店主把钱塞进收银机旁的茶叶箱,但显然已经塞不下了。 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食品价格高得令人咂舌。 1923年,失去购买力的纸币被集中烧毁。 1923年,一位家庭主妇用纸币生炉子。 照片上方标注着“通货膨胀之王”,这个男子拿没用的硬币做了一套礼服,摄于1923年。 一张面值10亿马克的钞票,摄于1923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影琐忆·金圆券的苦头,德国人也吃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xp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