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壁垒:持续性、不要脸、不要命

作者: 老李写做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8:01 被阅读97次

    壁垒的本质

    所谓壁垒,其中一个本质非常简单: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但是极少数人能做到。

    第一种壁垒:持续性

    据说,李小龙说过一句话:

    “不怕你会一万种腿法,就怕你把一种腿法练一万遍。”

    持续性的厉害之处在于:

    你看单一的行为觉得非常不显眼,但是,一旦加入时间的维度,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很恐怖。

    就像“滴水穿石”。

    持续性的难点在于:

    单一的行为看着太简单了,简单到一旦要把它变成一种重复的行为,你会觉得不屑,或者你会觉得没有意义。

    例如,我过去做了近两年的时间记录,这个事情看着太简单了,但是要一直做,实际是枯燥、反人性的。以致于我偶尔都会断掉,只是我哪怕断掉了也还会重新做下去。我会一直练习,练到我没有一天落下的时候。

    能真正做到持续性的人,有个特点:

    他们不执着于当一时的明星,他们要做的是寿星。

    就像,之前有人评价刘邦的性格,我觉得说的特别透彻:

    刘邦的性格像是流水,很会积累,弯弯曲曲总能达到目的。因为,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谁都知道持续性这个事情很有价值,也知道可以怎么做,可真正做到的人永远都是那么的少。


    刘邦.jpg

    第二种壁垒:不要脸

    很多人都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要脸”,但很少人能做到。

    我看影视剧有个特点,遇到某些好看的片段,我会反复看,做笔记,挖掘主人公背后的思维、心理模式。至于剧情,倒是很少追求看完。

    近一年,有两部剧,我觉得很值得多看,一部是《军师联盟》,一部是《延禧攻略》。

    这两部剧在“不要脸”方面有不少精彩的诠释。

    司马懿女装.jpg

    例如,《军师联盟》的第二部《虎啸龙吟》里有个片段,诸葛亮想让司马懿出战,用了很多办法,司马懿死活不肯,因为他知道,论正面作战能力,他肯定打不过诸葛亮。最后,诸葛亮没办法,派了个使者送了一件女装给司马懿。谁也没想到,司马懿非但不生气,还当着所有下属将领、士兵的面穿了这件女装,最后把诸葛亮气的吐血。

    《军师联盟》里,论“不要脸”的能力,司马懿肯定排第一,这是他能熬死几乎所有对手的重要因素。

    又如,《延禧攻略》里,在圆明园过了几年平静日子的魏璎珞,在重遇宫女明玉后,决定重回皇宫。她当着皇帝、太后及各个妃子的面,导演了一场讨好太后的大戏。包括重回皇宫之后,用尽各种方法多次中途截走要去其他妃子寝宫的皇帝。她这种在其他妃子眼里显得非常“不要脸”的行为,恰恰是征服皇帝的关键。

    如果你深究下去,历史上很多伟人也都是“不要脸”的典范。

    富兰克林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他是个“斜杠青年”:集革命元勋、科学家、生意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美国第三任总统著名的杰斐逊曾说过,他这一生崇拜三个人,第一个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个人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个人还是他。

    富兰克林身上当然有很多可贵的品质,但他也有一些在常人看来很受不了的毛病。例如,他是个很算计的人。他第一次找媳妇时,有个人给她介绍了个姑娘,本来他觉得这个姑娘不错。但是,他觉得结婚也是个买卖,所以,人家姑娘要嫁给他得有陪嫁。最终,人家拿不出来,所以就闹翻了。

    “不要脸”的人,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有极度的“全能自恋感”。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很少纠结,而只会盯紧他们要的目标或者利益。所以,这类人想不获得世俗的成功都难。

    只是,要真的做到“不要脸”,显然没那么容易,虽然,谁都知道怎么做。因此才会说它也是一个壁垒。

    第三种壁垒:不要命

    还是说《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她有很多不要命的做法。

    例如,刚进皇宫不久,就敢替愉贵人出头而得罪高贵妃。

    又如,她在得宠之后,经常敢跟皇帝叫板,不断挑战他的原则。按照剧中总管太监李玉的说法,魏璎珞是时刻在捋皇帝的龙须。

    魏璎珞.jpg

    “不要命”的做法,有个特点,就是哪怕你很清楚可以怎么做,但是,你不敢做。所以,做了的人,自然形成了壁垒。

    又如,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里面也提到了一个“不要命”的例子。

    故事的主人公是19世纪朝鲜时期的商人林尚沃,他当时到北京跟大清商人做交易,卖的是红参。但遭到了清商的联合压价,他为了扛住价格,不惜每天烧掉人参,因为他不这么做的话,他的巨额贷款会要了他的命。最终的结果是,清商联盟崩溃了,按照林尚沃的价格成交。当有人问林尚沃,你有无想过如果人参烧完了,没人找你买怎么办?他的回答是:

    “在我刚开始动手烧人参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了,如果所有的人参都烧完了,我就跳进火里自焚,和人参一起消失。”

    梁宁的总结非常深刻:

    这就是生死线,这就是别人不敢玩、不敢拼的风险,就是壁垒。在生死线之外是安全区,安全区是没有壁垒的。

    “不要命”之所以难做,是因为,没有人无缘无故会想去寻死。更多的原因是,形势逼着他们得冒死搏一把。

    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很轻巧,可是,谁愿意轻易尝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种壁垒:持续性、不要脸、不要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y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