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极简逼自己一把每周500字
扔掉1000件物品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哪些改变?

扔掉1000件物品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哪些改变?

作者: 何思源 | 来源:发表于2017-04-29 21:16 被阅读1458次

今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时引用了一个知乎问题,“做哪些事情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获赞最多的答案是:定期扔东西。
但是,为什么扔东西就能提升生活?如何扔?不会把有用东西扔掉吗?

最近一年半,我接触了极简主义(minimalist lifestyle,极简主义生活,并非指极简主义设计或者产品),扔掉了1000件物品,的确重塑了个人生活:

  • 增加可利用住房面积20平,按照房价八千每平计算,节约16万;
  • 扔掉物品1000+,购入个人物品10件不到,节约经费同时提高了购物品质,并且节约了购物时间用来读书、运动、亲子;
  • 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对生活有了更清晰的领悟和规划。

利用这篇文章,我把自己的执行过程和体验记录下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文章比较长,大家各取所需):

  • 为什么我会产生“扔东西”的想法?
  • 对我有帮助的资料有哪些?
  • 我的执行过程是怎样的?
  • 我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一)为什么我会产生扔东西的想法?

本科到读研,我都住在同一个宿舍。七年间,教材、图书、文具、衣服、包包、护肤品......我的个人物品数量每一年都创新高。

为了合理使用每一寸空间,我每天统帅着整理箱、书架、收纳袋、各类搁板,把所有物品都排布得整整齐齐,恨不得把三维空间变幻出第四维来使用。

我对自己的收纳能力深以为傲,直到临近毕业的一天去了同学小新的宿舍。

进入她的宿舍,我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因为实在是——太空旷太清爽了!完全是大一入学时的感觉啊!

书架上错落摆着几本专业书、一本旅游指南,不像我的书架不堪重负叠了一层又一层;整齐的床铺沐浴着阳光,不像我的床头用S钩挂了风衣、连衣裙、各种包包,床单完全没有露脸的机会;床下空空如也,一个整理箱也没有,而在我的床下,藏着2大箱专业书和6个大小不一的鞋盒。

一样的时间,一样的专业,一样的空间。我们的宿舍差别之大,简直是平行时空的两极。

毕业忙碌,我就把这个事情忘了。直到2015年12月,怀孕的我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放缓了下来,反观自己居所,突然想起小新的宿舍。

如果我也能做到小新那样简洁有序,岂不是可以节省大量空间,给宝宝建立一个自己的婴儿房?

在这个美好愿望的驱使下,我开始了解收纳、整理、断舍离、极简主义,走出了迈向“极简”境界的第一步。

(二)对我有帮助的资料有哪些?

当时的我并没有耗时去研究和比对不同的理念和执行方法,而是阅读到合适的方法立即就动手操作了,现在想来,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资料有以下几个:

  • 两本书:《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 一个美国的极简主义网站:http://www.theminimalists.com/
  • 一个论坛:豆瓣“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

《断舍离》帮助我提升了对于“不持有”的认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网站提供了欧美的极简主义文化和团队极简小游戏;豆瓣小组让我看到国内环境下极简实践者是如何生活的。

按照我的理解,极简主义生活,是去除冗余、简化生活,把资源和精力放在更值得的事物上。

带着这样的朴素认识,我从这些资料中学到以下这些:

1、物品的价值在于物尽其用,相比“丢掉”,持有大量闲置物品,才是浪费;
2、放下“有一天可能会用到”的执念;
3、不要清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是留下“当前需要”的物品,其他全部丢掉;
4、不要按照场所清理,按照物品种类清理;
5、一口气丢掉,才能让人快速体验到极简带来的好处。

简单说,要实践极简就是一个字:扔!

于是乎,我开始了大量扔,反复扔,扔不掉找原因再试着扔的历程。

在扔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了如何取舍,体会到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也不会再增加无用物品了——从一个“扔”字里,逐渐悟出了“道”来。

(三)我是如何执行的?

我扔东西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集中丢弃期(2016年1月-2016年2月)

孕期不便出行,我就在家里折腾,联合感兴趣的小伙伴组成了一个五人极简主义践行小组。活动时间为一个月,第1天丢1件,第2天丢2件,第三天丢3件,以此类推,坚持一个月,当天完不成即出局。

这个阶段是我的第一次极简尝试,最大收获是发现自己居然有这么多个人物品。

比如关于服饰类,我记录了自己的服装类别、价格、使用频次,发现自己的衣服储量和花销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如果你是女性,推荐你试试,真的很震撼;如果你是男性,推荐你的伴侣试试,对你的钱包真心有好处),而且最要命的是,其中三分之二的衣服出镜率极低,有的已经被我彻底忘却了。

我觉得自己第一次面对现实:自己看似节约,却闲置了很多物品,客观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有了这样直观的体验,我很快在精神上接受了极简主义的思想,在这两个月里势如破竹地完成了任务。

2、反思深化期(2016年3月-2016年6月)

大刀阔斧进行了一个多月极简初体验之后,我开始放慢节奏,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1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物品?

我之所以有那么多囤积闲置的物品,主要是因为自己决策失败、冲动购物,之后由于觉得可惜,就一直弃之不用,导致被彻底遗忘。

2.2 我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才能生活吗?

这个问题不那么好回答。看看家里第一阶段没有丢掉的东西,我的第一感觉都是“有用”,很难再筛选。而应用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选择法”(把物品拿在手里感受是否怦然心动,如果不心动就丢弃),我又觉得非常不客观——比如:厕纸我就不心动,可是家里还得有,不是么?

** 于是,我在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从周一开始,把自己用过的物品,都用黄色便利贴做个标记。这样我能一目了然看到哪些物品是本周没有用到的。周日统计时,我发现其实自己用到的物品不到家里物品总数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其实自己的需求远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很多我兴致勃勃买回家的物品,实际上并不必要。

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我有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

在这个阶段,我从单纯的“扔”的操作,进入到了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

于是在这几个月里,我又对家里进行了深度清理,丢出去的物品包括电视、五件家具,为宝宝成功建立了一个16平的婴儿房,另外解放出了厨房、阳台的4平空间。

3、习惯养成期(2017年1月-2017年4月)

在适应了新手妈妈生活之后,我又把极简行动提上了日程。

在孕晚期到宝宝出生后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家里增加了宝宝物品、保姆物品,还有长辈时不时来家里小住。另外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很多有安全隐患的物品也需要清理或者重新布置。

于是,我故伎重演,信心满满地又组织了一次团体实践活动,没想到的是:这次没有成功!大家都没有坚持下来,包括我自己。

为什么之前自己能轻松完成的事情,现在反而不行了呢?
反思之后,我发现了原因:

1、有了宝宝之后,我的时间十分紧张,作为不太紧要的物品清理活动,经常被我延后执行,结果就错过了执行期;
2、决策一件物品是否丢掉,有时很耗费意志力。如果每天大量进行这种决策活动,会消耗我本来就不多的精力,久而久之,自己就会在潜意识里产生抵触。

这样看来,问题主要出在时间、精力、决策能耗上。如果能够不抵触、不耗时、不耗费精力,那么我觉得自己做到极简仍然是不难的。

无阻力执行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行为变成习惯。

于是我建立了一个“极简微习惯”,程序如下:

1、每天晚饭之后的2分钟,用来做极简活动;
2、找到可以清理的物品,放进一个整理箱;
3、如果箱子当中的物品本周用到了,就取出来放到它该去的位置,如果没有用到,周末找个心情好的时候,给这些物品派遣去向:捐助、送人、丢掉......
4、每天做满2分钟即可(兴致高时可以增加时间),不给自己增加目标,也不固定丢掉物品的数量;
5、做一个打卡便签,每一天完成任务,就给自己涂个小对勾,睡前检查。如果完成一个月,这个月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

这样,整理箱起到了“回收站”的作用,我丢东西进去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一点都不抵触。而且一想到自己每天只要做2分钟,在最忙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完成,我每天又开心又有成就感。

在这个阶段,极简行为在逐渐变成我的习惯。

每天的极简任务不需要特殊提醒自己完成,在遇到新商品的时候,我也很少会有购入的欲望了。如需必要,勿增实体,此言不虚。


(四)我的其他体会

在这一年半时间里,我慢慢地有了一些其他体会:

1、虽然有些积极行为适合短时高效大幅度执行,能让人立竿见影地体会到它的好处,进而让人对这个行为产生一定依从性,但想要长期持续,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习惯来维持;

2、积极行为成为习惯之后,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会更加深远;

3、除了物品极简,生活方式也可以极简,目前我正在尝试每天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觉得心情平和很多,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五)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很久不购物的人,我觉得自己现在才想清楚购物的本质:在交付商品的一刹那,我们的焦虑暂时得到了宣泄,压力暂时得到了释放,欲望暂时得到了满足。

然而,要获得长久的平静和坦然,还是要更多看向自己的内心。

追求少而精,简而美的生活。经营人生,也可以从打理物品开始。


今天写了太长,终于能交作业了......#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九畹拾真一:我经历了加法之后醉心减法,现在买家具只买搬家愿意带走的,必须的。连床都没有了,榻榻米。:smile:
  • 乱世歌者:很不错。有章法。
  • 周风光泽: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我正在践行断舍离和极简,我扔的决心还不够大,向你学习啦!
  • 鹤月凉:@何思源-长春-医疗 
    这是鹤月凉评论的第6篇文章,标题很吸引人,让人想知道究竟发生了那些改变。
    对自己的改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不仅介绍了干货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践行,很不错。
    建议:文章其实可以再精炼一些,表达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引人思考更好,比如“我的其他体会”和“写在最后的话”中都写到了同样的面对内心的平静,同时不放考虑下内容是否能更精简呢
    🌹🌹🌹
  • 逸情云上N3:题目:用数字1000突出了你执行彻底,暗示内有干货。热门话题,用“扔掉”这个关键词,设置了延长文章生命的机关——适合搜索。后面的数字和字母,是系列文章的编号吗?

    内容:做到才写的好处就在于,写出来的都是有理论、有反思、可实操的干货。对比自己和小新的研究生宿舍,震撼产生的影响深远。相信对读者也有冲击。开始扔扔扔的阶段,组成小组,不断践行。最后引起思考,对购物的理解,会引起读者思考。

    对我的启发:一些生活的改变,也可以深入思考,改变无处不在,这些都可以成为写文章的灵感。

    小建议:文章启发读者开启极简生活,具体如何操作部分,可以更细一点。比如提供一些原则,除了“心动”法,还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另外你也意识到文章长了点,是吗?

    排版很棒。

    享受极简吧!

    (我的第36篇评论)
  • 沧海一声笑3:【评论】这是江浩评论的第219篇文章。

    标题:后面的小尾巴是什么意思:91小鱼妈W12。

    内容:如果把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记录,一篇不错的文章,也不用担心本章的字数。如果公开发表给读者阅读,我有下面的建议:

    文章写得简洁的一个心法,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写的东西,他们喜不喜欢看到,比如说,相比于“我为什么产生扔东西的想法”,让读者产生扔东西的想法更为重要。相比于“我是如何执行的”,告诉读者,他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这个思路,不少笔墨都可以丢掉。

    第一部分写两个宿舍的对比,如果有图片的话,会明显得多,就算找不到当时拍的图片,在网上找两张差不多的图片也是可以的。

    排版:无。

    江浩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微信号baoge199001,欢迎交流写作经验。

    逸情云上N3:@江浩爱分享 期待你的分享!
    沧海一声笑3: @逸情云上N3 不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写,还要假设读者对你的标题,内容等都不感兴趣,这样才能写出吸引读者的文章,这是心法,可以自己琢磨该怎么写。关于技法,我会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
    逸情云上N3:站在读者角度去写,这段评论让我受益了!
  • 文中书迟:@何思源-长春-医疗 

    这是江炯山在本群点评第31篇文章

    标题:与主题联系紧密,内容切合当代人的问题。好标题,特别是1000。

    内容:内容详实具体,多为自身一年半的实践总结,特别有说服力。这样的文章去到哪里都是“杠杠”的干货,更重要的是对“极简主义”的思考、践行和反思。文章写的非常棒啊!

    写得很棒,写的很棒,写的很棒!就这点建议啦,没啦,没啦![愉快]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祝极简!

本文标题:扔掉1000件物品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哪些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ht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