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讲别让忙忙忙,废掉自己。
文中说想象一下,一个人被无休止的劳作捆绑,整日奔波劳碌,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反省、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时间被琐碎而无意义的事务填满,他总是身处忙碌的漩涡中,一刻不得停歇。并且这种忙碌是那种机械、重复且对自身毫无提升的。这个人的结果会怎样?
看到这里时,看到了无数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打工人,每天只知道喋喋不休的工作,直到体力被榨干,年龄太大失去价值与劳动力,最后被工厂抛弃。
有的人在忙碌中,只知道工作,除了本能的吃喝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乐趣。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不得不说过度的忙碌,不但会让人失去思考,还会消磨掉人的意志和创造力,让心灵逐渐变得麻木和迟钝,从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和追求。当一个人整天忙于应对琐事,就会渐渐习惯于这种无意义的生活状态,甚至开始自我安慰,认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作者最后说:警惕这种看似无害的忙碌陷阱,不要让自己陷入无意义的忙碌中,不要让生活变得空洞而无趣,不要让忙、忙、忙,废掉自己。
真正的人生,不应该被毫无意义的忙碌填满。能够让自己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和经历才是有意义的。
而我却觉得真是的人生不应该只是有工作,还应该有很多自属于自己的时间,去看山看海,看花看日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消磨时光,而不是只做一个赚钱的工具。
不得不说人的最佳状态,是坚定而平静。最近心态不好,整个人又很焦虑,时长为明天即将发生的事情而担心,完全忘了活在当下。
昨天同家人视频,发现父母这一代人的艰辛,他们那代人很穷,也很节俭。无论如何努力依旧还是平平淡淡的,爷爷奶奶辈分的更是如此,年纪大了只能靠孩子们接济。生活很是拮据。
我们这一代人比父母吃得好,穿得好,我们生在了可以打工的年代,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不过也可以买到车子房子,也算是比父母强。
我与父母辈份最大的差异是收入和消费,他们上面两代人老了没有固定的收入,年轻时也没有条件,老了只能靠孩子。而我们可以一直工作,直到五十岁退休。
能赚钱的时候赚钱,能不拖孩子后腿坚决不拖孩子后踢,我与先生经常说老了的时候,小病就自己扛,大病就随他去,坚决不做花钱又受罪的事
我们从小被教育着去挣多点的钱,对花钱却似乎深恶痛绝。其实可以尝试着过另一种生活,天热了就开空调,累了就打车,想吃大餐也没必要忍着,有想要的东西就尽量满足自己。
这是我最近最大的感悟,该工作就工作,该享受就享受生活。
物欲低和节俭从来就是两码事,在负担得起的范围内,尽量给自己好的,不要困在物欲低的囚笼里。开心地生活,好好地款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