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FM96.8听到石磊说到一个新名词“空巢青年”,之前可能听到最多的是“空巢老人”形容那些老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陪伴他们,老人甚感孤独。每每听到关于“空巢老人”的新闻报道,总有种忧伤的气息蔓延全身。
不过“空巢青年”并不是因为真的孤独而得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了北上广的大城市中,白天埋头于各幢写字楼里,晚上独自一个人回到出租房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开始私人时间。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互联网、IT等行业是最受90后、00后喜欢的工作,排名第二的是金融、银行、证券等投资型行业,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与电脑生活在一起,他们更愿意用文字沟通,用网络交流,就算周末约三两好友出门游玩,也喜欢和手机作伴,这样能不“孤独”吗?怪不得大城市的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了。
“空巢青年”描述的是目前大城市里年轻人生活的一种状态,虽不像“空巢老人”那般显得孤独苍凉,但我不认为这是好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空巢青年”丢掉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真诚,却善用文字来表达自己,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他们的手指下被构思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也许在他们看来,文字才是真实存在的,而面对面反倒很难识得人心。而且文字更是诗人、作家这一类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向外抒发情感的唯一方式,他们对于文字的热爱,不亚于自己的生命,经典的文字博学经过历史的洗礼,经久不衰的流传于一代又一代…
文字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语言的魅力一定比文字更具诱惑,就像董卿主持的《朗读者》一样,每一位朗读者用情感与声音将文字带给自己、带给家人、朋友…朗读带给听众何止是聆听的美妙,简直是剥开胸膛直击心灵的震撼,能激发你全身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所以我更爱声音与文字的结合。
随着自己越来越长大,发现能真正留在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近觉得自己也很少用语言和朋友交流了,甚至我有点抵触开口说话,我可以一天好几个小时不开口说一句话,我知道人需要这样的独处时间,但如果越来越多的“空巢青年”也慢慢失去了说话的兴趣,终究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他们白天多数在办公室面对电脑,下了班回家依然面对电脑,即使偶尔给自己增添一项健身运动,也习惯了独来独往。微笑、say hi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在现代人的交往模式中变得越来越稀罕,倘若你某天心情很好,遇见陌生人也会止不住微笑,很有可能对方以为你并不正常,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吝啬自己开口说话呢?
我希望“空巢青年”的代名词只是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而不是带有危机感的信号,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已经很孤独,为何不通过语言打开自己新的世界呢?说不定你就会遇见令你一见钟情的伴侣,也或许你会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另一面。
空巢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