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窗法雨》

作者: 金胜er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16:58 被阅读0次

        很早的时候,听说过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时总感觉这句话太过理想主义了,在这个不公平随处可见的社会很难得到实现。后来阴差阳错学了法学专业,本对法学没有丝毫兴趣的我,打算培养培养兴趣。随着对法学越来越了解,我感觉,法学这个学科就是为了“天下为公”而产生并壮大的,顿觉自身责任重大。

        说起法学入门书籍,无论是网友,学长学姐,还是老师,都首推刘星的《西窗法雨》。而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法学类书籍。《西窗法雨》有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法学小故事组成,刘星将文学与法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故事都很容易理解,却又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中,“恶法非法”这一节令我印象深刻。在法学界,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自然法和实在法。自然法强调法的道德性,主张恶法非法;实在法又称法律实证主义,主张法律是人定规则,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法律的有效性与道德、公正无关,所以“恶法亦法”。对于实证主义来说,“法是什么”仅仅依赖于“什么已经被制定”和“什么具有社会是实效”。而自然法坚持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除了权威性制定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外,还必须要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最主要的定义要素。在西方,存在着一个深层的文化心态:法律和正义完全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更多的人在不断争论法律和正义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这同样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有人说: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现今社会出现了“道德法庭”,针对那些法律无力管之却又在道德上令人切齿的事件和心灵败坏分子。但“道德法庭”很难解决实质问题,在我们这里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楚,道德无法实行法律上的强制,而执法人员也只能坚守法律本分,这就导致诸如见死不救、第三者插足之类的事件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其实,法院对一些“罪不可赦”的缺德分子,也是会毫不留情的,这是用法律来捍卫道德。有些西方人就说“当某些法律未禁止的缺德行为引起了社会强烈普遍的憎恶感,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在法律上已有足够理由对其予以强制”。道德的法律强制可以通过在审判时倾听一般公民组成的陪审团的意见来实现。

《西窗法雨》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而我们浏览它的目录和内容会发现,这本书的案例全都来自西方,可以看出西方的很多法律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国的法学虽然起源很早,但发展很慢,过程也很曲折,如果能够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创造,必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让西学东渐转变为东学西渐,使中华民族再次站在世界的顶峰,引领世界的进步。

相关文章

  • 读《西窗法雨》

    很早的时候,听说过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时总感觉这句话太过理想主义了,在这个不公平随处可见的...

  • 西窗法雨

  • 西窗法雨

    这本书是刘星老师写的,语言通俗易懂。老师巧妙运用各种案例来对法律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读者更易理解。书中,老师主要讲...

  • 西窗法雨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法律的书籍,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法律书籍就像法律条文一样,复杂又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只...

  • 《西窗法雨》

    刚刚进入大一,学习法理学的课程,一头懵。机缘中,通过一老学长的推荐,我结识了《西窗法雨》这本书 ,单就这个...

  • 西窗法雨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将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则当作法律,尤其会将法院判案时运用的规则当作法律。但是,如果从一个人一生所...

  • 《西窗法雨》

    一些小小的故事总能引人深思,已是看第二遍了。被称为初识法律者所应读的书籍,但是第二遍看来仍然有不少感触。法律看来理...

  • 读《西窗法雨》 - 草稿 - 草稿

    所以有些西方人相信,必须慎重对待自己认为不好的法律,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便容易导致没有理性,没有秩序而只有暴力。...

  • 西窗话法雨

    《西窗法雨》这本书是法学启蒙读物,小文不长,用文学的方式讲述法律的故事。开了小小一“西窗”,下的是“法雨”,大有“...

  • 五《西窗法雨》感悟

    题目乍看之下,很是文艺,倒是让人想起来《南风窗》杂志。细读开来,便明了是西窗,此之谓“西”乃西方之“西”,非古诗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西窗法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z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