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可乱,这句话在现代最多是句爱臭美的人的玩笑话,但在古代却是真的。古人重视头上戴的冠,也重视发型。甚至要用假发来装饰。据研究,最迟在春秋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假发了。《左传》中就曾记载卫国的卫庄公在城头上看见已氏的妻子头发长得特别美,于是就派人剃光了她的头发,作为自己夫人吕姜的假发。
你知道吗?现在女孩子青春活泼的马尾辫,朴素村姑印象的麻花辫,在两千多年前都是楚国流行的男式发型。
将头发梳于脑后,然后在头发的根部用带子扎住,发末呈自然下垂,这种流行于楚国,有点像马尾辫的发型在古代叫做髽(zhuā)。
《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三苗髽首。”高秀注解:“髽,以枲束发也。”也就是说这种发型是用麻带束发,而不加任何编结和盘绕的发式,有楚墓出土的木俑可以佐证其样式,像极了现在的马尾辫,而且这种发式的头发一般都不长,长度仅到上背部。
马山1号楚墓木俑:髽——马尾辫楚国最盛行的发式当属编,也就是将头发梳于脑后并编成一根辫子,在末端用丝带扎住并自然下垂,典型的一根大麻花辫。
这种发型,需要头发比较长,大多要长发及腰甚至及臀。从包山楚墓中出土的木俑上可以看到木俑头发还是头顶中分,所有头发集中于脑后再编成三股辫。江陵九店楚墓中还出土了一个从后脑向左耳处斜编,用麻做假发而编成的麻花辫。
这种大麻花辫在古代没有女子用,都是男子的发型,因为极利于男子的活动,它还成为后世男子长期流行发型的主源发型。
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难辨发俑再看先秦楚国女子发型,少不了一个髻字。
垂髻,将头发在脑后束成一束,然后在发尾挽出一个有空间的髻来,用簪子固定,然后自然下垂。这是楚国女子所流行的发式之一,在楚墓出土的木俑中很常见,也对后世的发式有着深远的影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舞俑和女侍俑都是这种发型。
雨台山楚墓出土的垂髻俑盘髻,也是楚国极为通行的女子发式,有点像现在流行的丸子头,将头发集中梳到头顶或脑后,盘挽成一个圆形的髻。马山1号楚墓墓主的发型就是盘髻,头发长度不够,还在真发上接了大概40厘米长的假发。江陵九店410号楚墓墓主的发型也是盘髻,而且全是真发,头发梳到头顶,然后下折,以所束的发根为中心,自左向右盘挽,形成一个高耸的圆形髻,最后用木簪横向固定。
江陵九店墓主的盘髻发式盘髻的发式并不固定,大多数除了盘于头顶外,也有在脑后另盘一髻的,而且盘髻的发式上大多配有帻(古人用于束发的用品,一般上面有孔,可以方便插簪子以便固定头发)。
偏髻,是讲头发梳向一边束起来后盘成髻的样式。偏髻在楚国人物造型资料中很常见,迄今为止最早的偏髻见于春秋时期黄国的黄君夫人孟姬的发型,是一个典型的左偏髻,髻用两根簪子固定,而且比较特殊的是在盘发前,先在发末用丝线编成若干小发辫。秦始皇兵马俑很多的发型也是偏髻。
偏髻 春秋时黄君夫人孟姬发型复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