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才能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数学问题有难易之分,那么简单问题是不是简单教或不用教呢?节约出时间教复杂问题(重点问题)呢?
我认为恰恰相反,简单问题虽然简单,孩子能轻易解决,但有的是凭感觉经验,比如里面有“一共、还剩、多、少”等词语,有的则凭方法。如果我们只以“解决”为目的,则可能造成孩子方法思想混乱,形不成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不到数学“思维”的快乐。这和很多教练教学驾照一样,你只管照着哪个“点”干什么,至于“为什么”不用你考虑。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小题不去想”、“大题不会想”的局面,思维习惯一旦养成,贻误了孩子正确思维习惯形成,再去推倒重来,难度加大,也会进一步影响智力的发展。
简单题目本身简单,但它的思考方法其实也是完整的,也要经历一个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分析,制订解题计划。3.分析问题本质意义,列出算式。4.计算和验算等环节。“小题”虽小,恰好正是学生熟悉思维方法的最佳载体
如低年级一道填空题目“()比56多15”。这道题不难。我们在引导的时候可以问孩子“谁是这次“比较”的标准?”、“比56多说明56怎样?”“题目中谁大,谁小?”、“要求的数是大数还是小数?”“我们要求的数实际上是求什么?(实际上是求“比56多15的数”)”、“所以我们本题用什么方法列式呢?”。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了解了“加法结构”的特征、锻练了思维方法。
如果我们不这样,那么很多孩子如果面对“59比()多15”这个题目时,就会陷入困境,表面上看数、关键词差不多,而问题意义却截然相反,这个问题实际上求“小数”,具体说是求“比59少15的数”,所以要用“减法”。
这就是主张“简单问题复杂讲”的原因,简单问题是孩子掌握问题结构(简单至接近符号化)、深化思维方法(知识目标简单,轻装上阵)的最好素材,飞行员初上飞机练习,你让他直接上“波音747”肯定不行,你得准备简单皮实的“教练机”最好。
“小题”可“大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