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萌宠
大学启示录019: 曾子为什么引用《秦誓》来强调包容

大学启示录019: 曾子为什么引用《秦誓》来强调包容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2-07 16:32 被阅读0次

    大学书中曾子为什么引用《秦誓》中的一大段话来说明治国平天下者胸怀和包容的重要性?

    为什么大多数时候,都是小人更容易得势?

    为什么大领导很容易被身边的小人和女人利用,来整真正的君子?

    为什么说真正的大人能容天下人,就是不能容自己的私利?

    《大学》书中,曾子先引用了《尚书·康诰》中的话,还有《楚书》中的话,告诉我们善良是最大的珍宝。接着,他又引用《秦誓》书中的一大段话:

    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

    这段引文比较长。《秦誓》当中这段话是说,假如有一个臣子,他呢,非常的忠心,也非常的专一,但是自己并没有特殊的技能,只是他的内心心地非常宽广,特别能够包容人。

    别人有了什么样的技能和才能,就像他自己有一样。别人表现的睿智和聪明,他是发自内心地喜爱,不简简单单是从嘴里说喜欢,内心也喜欢,这是真正的能够包容。

    这样的人,才能够养育我们的子孙,才能够保护我们的百姓。这还是真的特别有好处呀!

    如果别人有一点技能,又是嫉妒又是厌恶;别人显得睿智聪明,他却千方百计的加以阻拦,不能让对方的优秀通达于上。

    这是不能够包容的表现,这样的人是不能够保护和养育我们的子孙和黎民百姓的,这是很危险的。

    曾子他老人家引用了《秦誓》书中,这么长一大段的文字,我想主要是想说明:

    真正能够很好治国甚至平天下的大人物,最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有容人的博大胸怀,有能够识人、用人的大智慧。

    而这一切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仍然是诚意、正心和良好的自我修养。

    我们可以想想看,一个能够胜任治国,甚至平天下的人物,最关键的不是他自己有什么样的专业特长,而是他能够有胸怀,能够有智慧,发现和任用天下那些有专业特长的各种人才。

    《秦誓》书中说的“无他技”,即是说明治国平天下的人,首先不是自己要有专业特长。

    而“断断兮”则说明大人物必须具备对人才有高度的洞察力,对于使用人才要有精准的判断力!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都是在讲治国平天下的大人物,一定是心胸极度宽广的,能够包容的。

    一方面说明他心怀天下,愿意为天下人而付出心血。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他必须要有容人之量,因为领袖最最重要的,不是自己去做事,而是能够找到最优秀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越是能办好某方面事情的专业人员,往往有其长的时候,必有其短。

    如果执政的大人物,不能够容忍这些有明显长处的人才身上,存在着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够忍受这些有特殊才能人身上的棱角,那么“用对人,做对事”的目标,就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带来的结果就是,国不容易治好,平天下就更谈不上了。

    历史上有好多大人物都强调了容人和用人的重要性,比如说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宋代的司马光说:为政之要,莫先于众人。而明太祖朱元璋说: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

    但是,真的能够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赏识人才,又能够包容人才,恰当使用人才的领袖,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多的。

    我们可以想想看,在任何时代,出类拔萃的人才,永远都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在数量上,这些人是难以和那些小人进行抗衡的。

    而且越是德才兼备的君子,做人做事越有原则,有棱角,越容易惹大领导不高兴,越容易动了朝中那些小人的奶酪,当然也有可能动了领导枕头边上女人的奶酪。

    于是小人人多,君子人少;小人在暗处,君子在明处;小人无底线,君子有底线。这个时候,治国和掌控天下的大人物,自己不清晰,做不到“断断兮”,自己没大量就做不到“休休焉”和“有容焉”,就容易被女子与小人利用来铲除他们的一起。

    其实《秦誓》篇中,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能够明智决断,能够包容人才的人,才能治好国,平好天下,才能够保护好黎民百姓,保有自己的执政地位不丧失。

    反过来,缺少对人才的精准判断,心胸很狭窄,不能容人,不能用人的执政者,必然没有能力去保护好天下百姓,也自然就保不住他们自己的执政地位。

    儒家的另一部经典《中庸》书中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论语》书中也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其实这和《秦誓》篇中的告诫,都是相吻合的。治国平天下的大人物,要内在有大道,外在有大德。识人用人有大智,容人爱人有大仁和大义。而这一切都是在格物致知的前提下,自我修养到了极致,才能实现的。

    真正治国平天下的大圣人,内心应该大到能容天下人,就是不能容自己的私利,就是能够做到以身许国,许天下,以天下心为心的人。

    西陲的小国秦国,能从小变大,能够从弱变强,和秦穆公当年对人才的重视与包容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秦誓》中这段告诫的生动证明。

    大仁大义,大智大勇都要建立在调教自我,诚意正心上。

    其实曾子告诫我们,无非还是不管咱们有多大的抱负,首先还是要设法让自己摆脱小人的习气。

    能够让自己的胸怀、智慧、仁爱、勇气,在大道的指引下放大、放大再放大,从而能堪大任,否则只能是自大和自取其辱,自取灭亡。

    为什么说唯仁人能爱人能恶

    曾子为什么说只有内心仁德的人才能真正爱人和厌恶人?

    为什么说执政者中有识人智慧,又有容人肚量的人是稀有动物?

    为什么说不爱自己爱天下,不计小利计天下家国的大利的大人和君子才可能真有容人之量?

    在《大学》的书中,曾子引用了《秦誓》中的一大段话,告诫我们,居上位的大人、君子,要有容人之量,要善于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引用完《秦誓》中的告诫之后,曾子继续讲:“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曾子是告诫我们,那些不能够容人,嫉妒有才能的人,堵塞有才能的人上升的通道,这种人对国家、对子孙后代是非常有害的,要早点把他们赶走,把他们流放出去,滚得越远越好。

    然后曾子给出了结论:

    只有那些大公无私的仁人,仁德仁爱之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好人和恶人。

    也就是说,他们重用谁,疏远谁,不凭自己的喜好,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而是出于公心。

    读完了这段《大学》,我们想问自己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给真正做到爱人和恶人呢?

    曾子引用了一大段《秦誓》中的至理名言,得出的结论是:

    对于一个执政者而言,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同时也是最难的工作,是识人用人。

    但在历史当中也好,还是现实生活当中也罢,我们都知道,一个大领导,且高位的执政者,他既有识人的智慧,又有容人的肚量,这样的人应该是稀有动物中的稀有动物。

    真的能够做到像曾子讲的,像《秦誓》书中讲的“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的大领导少之又少,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内在或多或少都一定会有私心,都一定会有私欲。历史我们只能看书,但是现实却是非常生动,非常活泼的。

    我们看看周围的人,去看看那些拥有大权利的大领导们,有几个人能绝对做到,看见一个手下人比自己强而不提防、不嫉妒。

    只有极少数的真正的大人,会从天下国家的大局出发,会为天下人着想,为天子或者国君分忧,能够由衷地欣赏和举荐德才兼备的人。

    而更多的人,则是会担心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出现了之后,抢了自己的风头,或者是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别说欣赏和推荐这些人才,不嫉妒他们,不厌恶他们,不使绊子、不设障碍、不使阴谋诡计阻挡甚至陷害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才,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身居高位的执政者,他用人的智慧,直接影响了天下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政权能否长久的稳固。

    如果身居关键地位的大人物,能够做到识才、爱才、荐才和用才,而不是嫉才、恶才、阻才和害才,那便是天下国家的大幸。

    如果一个身居高位的执政者,智慧不足,胸怀不宽,私心太重,不能以天下国家利益为重,他就很难接受比自己优秀,甚至是有棱有角,不完全认可和服从自己的人,甚至还会设置各种障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有用武之地。

    而且,他也会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而不是治国的需要来选人和用人。久而久之,就会必然危害到政权,危害到天下苍生。

    只有内心有大爱,大局观强烈的人,才有可能拥有博大的胸怀;才有可能容人之短,用人之长;才有可能容忍比自己优秀的人。

    才有可能容忍不完全认同自己的人,发挥他们的长处;才有可能将无德无才的小人,甚至是坏人,从执政的队伍中挑出来,清理出去。

    曾子说: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内心无我,将个人利益置之于度外,而以天下国家黎民百姓安危为重的人,才有可能做到。

    而这种人不爱自己爱天下,不计小利,计天下家国的大利,当然是大仁大爱之人。

    如果没有对天下国家的大爱,不能以大局为重,便会将个人或小的利益团体,置于优先考虑的对象,从而一定会损公肥私,牺牲家国的大利,来保护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这一切,不能被胸怀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才所接受。

    越是有德有才的人,越不愿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所以,双方必然会水火不容。

    因此,只要是从私利出发的,一定会排斥有能力、有原则的人才,而更愿意多多地培植听命于自己的,唯利是图的那些小人。

    这样的人格局小,智慧不足,放不下私利,因此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客观理性的判断人才和举荐人才,更不会清除依附于他们的势利小人。

    结论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关键要识人和用人,而识人用人的关键,又要求执政者要有大智慧和大胸怀,能以天下国家大局为重,能放下自我小利,能够亲贤臣远小人。

    能做到这些的,只有那些内在有大仁大爱的人,才能够做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启示录019: 曾子为什么引用《秦誓》来强调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pv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