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隐梦尤
其实,我并没有完整读过安妮宝贝的的小说,但她的名字却从很早很早我就熟知,就像韩寒,就像郭敬明。他们,可以说是一个时期,曾风靡一时的我们这代人的记忆。莫名的暴露了年龄。
安妮宝贝的写作基本以长篇小说和散文集见长,早期作品文字风格艳丽阴郁,又高调颓废,主要以工业化城市为背景,多描写游离者的生活状态。而后期作品,虽一贯清冷风格,但逐渐走向沉稳平静,岁月静好。并在2014年,安妮宝贝对外宣布改名为“庆山”。听起来,从名字就比较理性成熟许多。
谈到改名风波,安妮接受采访时称现在的自己,喜欢“庆”的欢喜基调和“山”的灵性,但不会与“安妮宝贝”告别。的确,虽然我个人觉得安妮宝贝的文字过于主观,且情绪化,但我很理解她改名的行为,以及她说“我跟20岁左右的我不一样了”,她愿意把经年阅历而来的价值观融入到以后的作品里。
“安妮永远是我的一部分,我所有的写作都是建立在安妮宝贝这个基础上的,而且它是不会消失,也不会脱离,但我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事情。如同一棵树长出新的枝干,一个旅人走到新的边界。所有新的发生,建立于原先的基础,而不是离开自己的过去。”
而《镜湖》这部全新散文集,是以”庆山“署名的,涵盖了她十八年来的碎片文字。这些文字,以日记的形式,从三月写到十二月,从春天写到了冬天,零零散散的记忆,清清淡淡的蜕变。书中有关于心性、情感、恋爱、艺术、旅行、创作、自性探索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十八年,足够一个叛逆少女成长、成熟,眼睛澄明。
即便改了名字,庆山依然是感性的,尽管,在她的文字里一直在努力克制,努力理性。但如今的文字,于过去具有攻击性的她而言,已经足够清新积极、禅意平和。
《镜湖》虽然有些碎碎念,甚至大多时候是自我的表达,懂的人可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是无病呻吟。但纵观全书,跨越十八载,文字依然美,却多了更多的禅机佛意。这跟作者现实生活环境的改变分不开。写作,本身就是作者个人经历、私人情感、价值观念的侧面。
每个人对外界、自我的感知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得到洗涤及蜕变,不用急于否定过去。过去和未来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引入书中两段个人很喜欢的文字放在这里,刚刚好:
“如果没有文字,没有记录,生活也许会无法在记忆中成形。在陷入时间的当下,若人无法保持观察,没有觉知,每一个细节都会倏忽而逝,无处追寻。而文字和记录令时间在文字中被塑造出一条来路,有始有终。”
“现在的生活,科技、物质发达,人们可以选择的事物太多。自由太多不是好事。过度的丰富,有时是自陷泥潭。而克制、秩序、平静、专注、一心一意、秘而不宣,这些品质显得更为珍贵。物质享受应尽量保持质朴和单纯,需要增多的是智慧和慈悲。”
![](https://img.haomeiwen.com/i5430538/6b35fb88bce5699c.jpg)
网友评论
联合征文丨17年后《又见,八月未央》盛大开启。
这一次,你的故事不但有机会落成铅字,和众人在书中重逢, 你还能和《八月未央》的电影主创亲密接触,就在简书👇! https://www.jianshu.com/p/8beb1810020b
期待您能参加我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