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想法
读《叶嘉莹细讲李商隐》第三讲

读《叶嘉莹细讲李商隐》第三讲

作者: 变眸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22:34 被阅读0次

        这一讲,通过叶先生的讲解,我看到李商隐无法转变的悲哀,一方面在于,中国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要参加科举考试,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求仕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必经之路。别说是在唐朝,就是在当下,又有多少家长,不是让孩子走读书求仕这条路呢?大学毕业后,很多家长就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录取与报名之比经常是1:1000以上?至于孩子们喜欢与否,另当别论!你看那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课外班,多数就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而开设的。而且,找工作谋生时,需要学历那块敲门的砖。将镜头拉回到李商隐,他考了三次科举,终于得到了这块敲门砖,但他的仕途却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在于李商隐生不逢时。他生于唐朝的宪宗时代,死于宣宗时代,在世近47年。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个时代,47除以6约等于8,难道是我算错了,谁再帮我算算,平均8年一换,有一个在位不到2年!朋友们,这可不是经过正规的选举,这一换,前边那位就不见了,哪去了,你别问我,自己想吗。想想那时当皇帝可真是个危险的职业,宦官专权,帝王的生杀废立都由宦官把持,何况是其他官员,哪有心思去想国家大事,即使有心,也是无力。对十岁就佣书贩舂,担起养家糊口之责的李商隐的苦难,又有哪方愿意管这闲事呢?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儿。今年,我们部门有一个女孩儿,到河北唐县去援助扶贫。听这个女孩儿讲了一个扶贫故事,一个小孩儿生来没有耳朵,他特别自卑,特别特别想要一对耳朵。家里凑了4万多元,为他安了一对耳朵。但是,有了耳朵,却没有耳道,要做耳道需要十几万元钱,家里实在没钱,就找到了扶贫办,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就千方百计各处筹集资金14万元余,为他做了一对耳道,还剩下了2万元,救助了其他贫困人员。这个参与扶贫的小姑娘听了这个扶贫故事,就提议把类似这种情况的人进行统计,以便将来更精准的进行扶贫。她扶贫回来给我们讲她的扶贫故事,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国家的政策好,还需要能够落实的好干部。我们援派的这个小姑娘,只是办公室一名普通职员,就有心去报名参与国家的扶贫工作,食堂里每顿一个汤菜(连汤带菜),晚上只有一张硬板床与自己相伴,虽然扶贫援派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但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她平日在家是个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小家碧玉,短短的扶贫经历,让她成长了,能够主动尝试吃苦了,也更有社会责任感了。我想,李商隐十岁的时候就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两位姐姐出嫁以后都不幸死去了。他孤苦无依,因为没有钱就去给人家抄书,为别人去舂米,来养家糊口。如果是在今天,国家有专业部门,还有很多可以帮助他的政策?朋友圈里经常还有水滴筹,如果他遇到了我们援派的这个小姑娘,也可以帮助你做扶贫统筹?所以说,这是你李商隐的命,是你自己生不逢时呀!

        其实,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他的家人却还是支持他读书,还是支持他去科考,我还是羡慕他的。我想起了自己姐妹三人读书时,只有父亲一人挣钱,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去读高中。父母告诉我,任何一个中专都可以考,就是不允许上高中,而且,那时又是那样的流行考中专,我就听从命运的安排考了师范学校。当我参加工作时,就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自学,到北京工作后,就去高校参加补习班。有一次,周六休息,家人有事孩子没人带,我就带着孩子去上课,记得是到北航去上外语课。那时,孩子只有三四岁,就坐在我身边。老师讲完一段,就让我们做练习,我因为沉浸在学习中,写完抬头时,发现身边的孩子不见了,当时,吓得腾地一声站起来,急出一身汗,所有同学都看着我……,着急中,我看见自己的宝宝,不知何时,跑到了讲台上,一点也不害怕,正在好奇地爬在老师的椅子上,看那个能变换色彩的电脑投影。那个年轻的女老师,估计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正好奇地看着他,我赶紧跑过去,跟老师道歉,把宝宝带回来。好心的女老师,一边为我批改作业,一边念叨,真是不容易呀!那些好心的、来自各地的、不认识的同学们,特别是和我一样有宝宝的妈妈,纷纷给我出主意,让我下次给孩子多带点玩具,带一些画笔……。扯得有点远了,其实这都是命,没有上过大学,你虽然能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弱,别人却可能会抱定你这一点来说事。相信自己,路在自己脚下,只要方向对了,自己努力了,其他就交给时间吧!                         

相关文章

  • 读《叶嘉莹细讲李商隐》第三讲

    这一讲,通过叶先生的讲解,我看到李商隐无法转变的悲哀,一方面在于,中国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要参...

  • 日更挑战-锦瑟无端五十弦

    我从小就极其喜欢李商隐,这首锦瑟诗更是心头爱,今天偶然看到叶嘉莹女士的《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深受感...

  • 跟迦陵读李商隐诗

    一直知道李商隐的诗难读懂,一直听说李商隐的诗里面用典很多,读《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那里面的典故在叶老先...

  • 读《叶嘉莹细讲李商隐》第二讲

    梦中得句,借诗补诗。叶先生梦中得句:“独陪明月看荷花”,然后借李商隐三句诗,三诗加梦境,汇得一首诗!“一春...

  • 读《美玉生烟》

    到今天,读完了《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 我以为我平时见到的李商隐的那几首诗——两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 只是当时已惘然--读《美玉生烟 叶嘉莹细讲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好,可是大家认为李商隐的诗是诗谜,读不懂。 元好问有诗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

  • 《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读书笔记

    叶先生在本书中,将自己十二、三岁到九十二岁在她不同年龄阶段读李商隐诗歌的感受,结合李商隐坎坷的人生故事,全面讲述了...

  • 李商隐的不幸

    读朱自清先生对李商隐诗的大概介绍时,又读到了李商隐的不幸。于是又记起叶嘉莹老先生的《美玉生烟》中,说到李商隐的一生...

  • 撷一片冰心,品风雅诗词

    撷一片冰心,品风雅诗词 ——读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文/寇恩 前年读叶嘉莹先生的《小词大雅》,不过瘾,于...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叶嘉莹细讲李商隐》第三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uv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