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成长学习课堂【如何超越“碎片化思维”,让自己具备“内力”】
今天人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深度思考的机会。特别是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更剥夺了人们进一步思考的机会。
那么,如何超越“碎片化的思维,让自己具备“内力”?
路径就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才能举重若轻;深度思考,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如果没有深度思考,我们对很多问题的认知,就浅浅地停留在表面上。
唯有深度思考,才能举重若轻。
《大学》告诉我们:“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唯有深度思考,我们才有机会走向内心深处,触摸到问题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因而,我们的人生才能在更高的维度上展开。
从阳明心学、《论语》《孟子》,到《孙子兵法》《中庸》《大学》,再到《史记》《素书》……经典谆谆教诲,其实都是让我们思考得深一些、再深一些,领会到道的滋味,进而详体而行。
但有伙伴真诚提问说,“学了八部经典,为什么我还没有成长呢?遇到问题,我依然还在原地打转。”
我们确信无疑,经典蕴含着极深的智慧,但为什么我们有时接不到呢?
这是因为,我们与经典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深度思考”。
本质上,不是经典帮我们解决问题,而是我们通过学习经典,坐下来深度思考,通过我们自己的深度思考,才能解决自己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层问题。
比如,《素书》告诉我们:“苦莫苦于多愿。”如果不对照着自己的生活深度思考,这句话对我们而言,就是六个字的排列。
行出来的,才是自己的;实证到的,才是自己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就如一位智者说:“经典只是给你一个指引,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但你必须用自己的双脚,奔向你心中的那轮月亮。”
同仁们,与其仰望经典,不如躬身入局。深度思考,实修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