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台宗“六即佛”颂:

天台宗“六即佛”颂:

作者: 安楞严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1:16 被阅读0次

一、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 , 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 , 杳杳不知归。

二、名字即佛:

      方听无生曲 , 始闻不死歌;

      今知当体是 , 翻恨自蹉跎

三、观行即佛 :

      念念照常理,  心心寂幻尘;

      遍观诸法性 , 无假亦无真。

四、相似即佛:

      四住虽先脱 , 六尘未尽空;

      眼中犹有翳 , 空裏见花红。

五、分证即佛 :

      豁尔心开悟 , 湛然一切通;

      穷源犹未尽,  尚见月朦胧。

六、究竟即佛 :

      从来真是妄,  今日妄皆真;

      但复本时性 , 更无一法新。

六即佛颂,宋.普润大师撰。师讳法云,字天瑞,号无机子。长洲(江苏苏州长洲县)人,俗姓戈。学通内外,宏天台教观,专修净业。宋徽宗政和中,帝赐紫衣,号普润。南宋绍兴二十八年(西纪一一五八)九月廿八日,西向端坐,念佛而化。寿七十三。

印光大师略释六即佛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隋天台智者大师,著观无量寿佛经疏,立六即佛义,以对治自甘堕落,及妄自尊大之病。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六明阶级浅深,即明当体就是。譬如初生孩子,与其父母形体无异,而力用则大相悬殊。不得谓初生孩子非人,亦不得以成人之事令孩子担当也。若能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屈。知即而常六,则不生上慢。从兹努力修持,则由凡夫而圆证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

一、理即佛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背觉合尘,轮回三途六道,而佛性功德,仍自具足,故名理即佛,以心之理体就是佛也。无机子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以一切众生,未闻佛法,不知修持,而一念心体,完全同佛,故曰:“动静理全是”,由其迷背自心,作诸事业,故曰:“行藏事尽非”,事完全不与佛性相应也。终日终年,昏昏冥冥,随烦恼妄想之物欲而行,从生至死,不知返照回光,故曰:“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也。

二、名字即佛者,或从善知识,或从经典,闻即心本具寂照圆融不生不灭之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谓闻佛性名字,即得了解佛法者是也。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以从前只知生死轮回,无有了期,今知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既知当体就是成佛真因,则汲汲修持,反恨从前虚度光阴,以致未能实证也。

三、观行即佛者,依教修观,即圆教五品外凡位。五品者,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典,而助观解者。三讲说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既圆悟佛性,依教修观,对治烦恼习气,故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切诸法,无非佛法,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故曰,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相似即佛者,谓相似解发,即圆教十信内凡位也。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颂曰,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四住者,一见一切住地,乃三界之见惑也。二欲爱住地,乃欲界之思惑也。三色爱住地,乃色界之思惑也。四有爱住地,乃无色界之思惑也。初信断见,七信断思,故曰,四住虽先脱。然由色声香味触法之习气未尽,故曰,六尘未尽空,此但指七信位说。八九十信,尘沙惑破,习气全空矣。习气者,正惑之余气耳。如盛肉之盘,虽经洗净,犹有腥气。贮酒之瓶,虽经荡过,犹有酒气。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者,以无明未破,不能见真空法界之本体也。

五、分证即佛者,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是为法身大士。从初住至等觉,共四十一位,各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故名分证即佛也。以无明分四十二品,初住破一分,以至十住则破十分,历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则破四十一分矣。初住,即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复随类现身,度脱众生,其神通道力,不可思议。何况位位倍胜,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觉菩萨乎。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者,颂其分破分证之景象也。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者,颂其犹有无明云,未能彻见性天真月之光辉也。

六、究竟即佛者,从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福慧圆满,彻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入妙觉位,成无上菩提道矣。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从来真是妄者,未悟以前,只此皆空之五蕴,而妄生执着,色法心法,互相形立,则苦厄随生。既悟之后,亦只此五蕴,而全体是一个真如,了无色心五蕴之相可得。故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然此所证之真,并非新得,不过复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故曰,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也。又众生在迷,见佛菩萨,及一切众生,皆是众生,故毁谤佛法,杀害众生,不知罪过,反以为乐。佛既彻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心,见一切众生,完全是佛,故于怨于亲,皆为说法,令得度脱。纵令极其恶逆不信之人,亦无一念弃舍之心,以见彼是未成之佛故也。

附:六即佛

理 即 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相似即佛: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分证即佛: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究竟即佛: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相关文章

  • 天台宗“六即佛”颂:

    一、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 , 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 , 杳杳不知归。 二、名字即佛: 方听...

  • 天台宗“六即佛”颂:

    一、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 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 杳杳不知归。 二、名字即佛: 方听无生曲, 始...

  • 印广法师对“分真即佛”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佛,按天台宗的教义,有“六即佛”。 天台宗你不能看不起,我们常说宗教宗教,通宗通教,这个宗是禅宗,这个教,就是天台...

  • 天台宗六即颂略解

    六即佛是天台宗的主要理论之一,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关系。所谓六而常即,即而常六者是也。约修德说,全性起修...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5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五章 佛教三要 五时八教 六即佛及六即佛颂 第三节 六即佛及六即佛颂 ...

  • 佛历•天台宗

    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创始人智凯(音译)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

  • 《天台宗简明教程》第一课:中国大乘佛教天台宗的特色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因创成者智者大师十年隐修、“自悟佛乘”于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天台宗”...

  • 佛教宗派

    佛教宗派 初学佛的人,看见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

  • 天上人间

    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又是活佛济公的故里。 这里山脉连...

  • 佛宗道源天台行

    寻·佛宗 深山曲径,古寺梵音, 黄花郁郁,紫金簇簇, 白云飞度,幽溪鉴心。 天台的国清寺,取意"寺若成,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台宗“六即佛”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y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