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三了,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不熟悉城市,也农村陌生,这个世界我不懂。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我小学初中的学校在小镇上,高中的学校在县城里,大学学校则在大城市里。我离我的农村越来越远,却没有离城市越来越近。
小学时每周周末都可以回家,周末成了最快乐的时光,寒暑假更是欢乐的天堂。我家四周没有人家,因此我多跟着父母一块。我知道父亲哪时犁田,哪时播种,哪时插秧;我也知道家里拿块土里种了辣椒、哪里种茄子。我知道哪一块山上七叶一枝花比较多,哪里黄连比较多,我也知道哪些是可以吃的野菜。父母在山林里干活,我就在找中草药,采集野菜。
最喜欢下雨。一旦下雨,就会有不同的人来我家避雨。大人们坐在门口,聊起村子里各种事情。我虽不常去别人家,见到来我家避雨的人,听他们讲的故事,就大概了解整个村子了。
二、
初中的暑假,我去城里学画了,那段时间我开始接触“城市生活”。我很不习惯的是每天喝水要花钱了。工作日,我都呆在画室里,面对着静物,安安静静的画画,想高僧禅定般。周末不上课时,我就一个人走到大街上,四处流荡,很多很多人,同时也是孤身一人。
初中的我开始不跟着爸妈去山上了,我改为在屋子里画画、做物理奥赛题目。
到了高中,一个月回一次家。县城不论大小,而我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校、画室与离学校最近的一个超市。校内的从从容容,校外的人忙忙碌碌。我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这个时候,我开始变成家里的客了。每次回到家里,爸妈都盛情款待。
我慢慢的忘记了哪时播种,哪时插秧;不知道菜园子里有哪些菜。父母每天都在干活,我知道他们要放羊,要伐竹子。但我不知道今天妈妈在哪儿放羊,爸爸在哪座山砍竹子。
三、
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说,我们要走出大山,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高中毕业后。我真的走出了大山,而且来到了东部的大城市读书。有人说这是山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都说登高望远,但是对于习惯在地面奔跑的我,一下子飞到了高空,我看不清方向,还会恐高。
来到了大城市,发现有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建筑。忙忙碌碌的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不敢问。在公交车上,地铁上,那么多人,都没人说话,好安静,像以前的自习课一样。都在街上,看着那么多高大的建筑,我不知道里面是干什么的。是商店么?好像不是,看不懂他们的招牌。
大学里面,我们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我在教室里学习,我能见到的只有天天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其他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干什么去了?我都不知道。有时见到他们,他们说天天浪呀!没干啥呀!
四、
大学即将结束,我反复思考那未知的未来。
回到家里,父母见我闷闷不乐,问我在想什么事情。我有时懒得说,有时全说出来了。我告诉他们,我经常问高中老师问题,也经常与资助我读书的叔叔聊。爸爸妈妈感慨自己什么都不懂。妈妈说:“你若是生在老师那样的家里,就会更有出息了!”
这是我听到最心酸的话了。
大学后回到家里,发现爸妈的生活习惯慢慢变化了。家里三个人不会做在一块看电视了,爸爸有忙不完的活,干完活,在自己房里停一会歌。我则在自己房里写写画画。妈妈时而过来坐坐,也不说话。有时和爸妈一块做事,爸妈会合我抢着做,说不是这样,不是那样的。因此我几乎是干站旁边了。
回到家我会感觉我无所适从。
我想家,却不想回家。我不熟悉城市,也忘却了农村。也不知道如何与爸妈分享自己悲与喜。我只好选择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自己打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