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08504/c38d35d7bcb63873.jpg)
第一次听波莱罗,还是个小学生,还是在动画里。没错,就是《数码宝贝》——滚球兽在东京。
那是当时整部动画里我最不喜欢的一集,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也没有期待中的超进化,有的只是灰茫茫的城市缩影和来回穿梭的人群和电车,都像是被在烈日下晒了许久的,掉了色彩的破布头儿盖着。唯一觉得好的就是这一集的背景音乐。叫不上名字,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再加上那时年纪小,可能一句简单的“好听”就是所能表达的全部了。
小时候的我们都喜欢的是激烈的战斗,是正义战胜邪恶,是紧要关头的反败为胜。不过在现在看来这些可能都会被称为“套路”。所以现在的好多电视剧可能都会在结尾处多下功夫,要不就是一改大团圆结局,要不就是设置悬念,让你也摸不着头脑。为的可能就是不被“套路”吧。
好像有些跑题了,现在接着讲那曲波莱罗。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在心里暗暗发誓,等到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怎样怎样。就像张爱玲说过的,“16岁我要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类似于此的宏愿立下了好多,但到了最后我们也不知究竟该努力去实现哪一个了。就像我那时想的:“等长大以后我一定要知道这支曲子的名字,然后好好把它学下来。”然而还没等到第二天,新的一集动画播出时,我就把它给忘了。如此积年累月下来,我也不知道我究竟违背了多少誓言。不过还好都不是毒誓,不然连该受多少回天打雷劈都算不清了——又是一笔糊涂账。
还是讲那曲波莱罗吧。再一次听到波莱罗是前几天才发生的事。闲来无聊,我重新翻出了这部动漫。还是第21集,还是滚球兽在东京,还是灰茫茫的城市和电车,这次却全没了小时候的那种反感。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时,脑海里率先冒出来的好像是一个戴着棒球帽的小孩儿,七八岁的年纪,穿着白色的球鞋,双手插着兜,和着音乐的节拍,大步地向前走着。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钢琴片、小提琴 ……各色乐器依次演奏,小孩儿的形象也随着不断变化着。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奔跑的,跳跃的……他们好像都会慢慢长大,到最后一并消失在了远方。
一种失落,或者说是一种遗憾萌生了出来。我想起了小时候立下的誓言——“等长大以后我一定要知道这支曲子的名字,然后好好把它学下来。”原来我一直没有忘记它,就像没有忘记奇幻的波莱罗的旋律,它们一直都在我的心底盘桓。
又想起了小时候看《数码宝贝》时的种种。渴望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数码宝贝,渴望成为被选召的孩子,渴望和自己的数码宝贝并肩作战,拯救世界。凡此种种是小时候常有的事。可如今长大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那样一个数码世界,所以最后一切都归结为小孩子的天真不懂事。就像所有传说中的,不论好人坏人,都不过是假的。
“假”这个字是很刺眼。让我瞬间想起了商场里塑料服装模特的硬梆梆的,惨白的臂膀。从小就很害怕那些服装模特,因为我总觉得,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些塑料模特就会一个个活过来,在空荡荡的商场里游荡,狂欢。而狂欢派对上的音乐就是那支波莱罗。
现在的确是很方便的了,不像小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推给长大再做。想要再听波莱罗也不用非要等到动画播出的时候了。拿出手机,插上耳机就可以听到各种版本的。可还是不免感觉少了很多。
也是啊,21岁的我被各种“套路”包围着,想天真一回也是不可能的事了。21岁的我还能去拯救世界吗?这恐怕也永远只是童年的回忆了。21岁的我没学会弹钢琴,拉violin。没人知道是谁导致了这一切,如果一定要找出幕后黑手,那就是生活吧。
一遍遍地听波莱罗,试图重新找回从前的那些感觉。还好,偶尔真会有心酸眼亮的那一下,纵然只是轻轻把心揪了一下。
波莱罗舞曲的终结是各种乐器一同演奏的。长笛,短笛,单簧,双簧,长号,圆号……高矮胖瘦的小孩子们也不断在眼前走过,跑过。他们逐渐长大,成为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的一员,来来回回间又化作了茫茫人海中的一个黑点,在远方高楼大厦的映衬下,终于看不清了。
生活,就在这样来来回回中走了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