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讲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老瞎子的师傅告诉他,扎扎实实地弹断1000根琴弦就能获得重见光明的药引子,然而当他在六十多岁终于凑足数量时,却发现所谓药方只是一张白纸。为了这一天,老瞎子一辈子吃尽苦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到处说书,尝遍孤独,只求有朝一日能看看这个世界。
失望的老瞎子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很淡定地告诉小瞎子是自己记错了,师傅说的是1200根,并把这个精神寄托传给了陷在失恋痛苦中的小瞎子。因为他深知倘若没有希望与信念的支撑,人就很难继续有信心活下去。小瞎子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弹断1200根琴弦,足以让他能坚定无畏地过许多年。哪怕有一天他知道了这只是个善意的谎言,那时他也一定会明白师傅的用心良苦。
在农村(也许是全中国)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旦某家没有生到儿子,只有女儿,那家大人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不吃苦耐劳,不省钱盖房,而是意志消沉,自觉低人一等,每日得过且过,最终变得穷困潦倒:原本只有一两个孩子,结果比有两三四个孩子的人家过得还艰难。
没生我弟弟之前,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儿。父亲一度把买来的盖房材料送给别人,在矿上出生入死也毫不担心,似乎没有儿子,活着的意义也不大。弟弟出生后,爸爸很快就从工资颇高的矿上辞职。这时他才知道,如果自己出事了,孩子会很可怜,而且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为了儿子,他努力工作,勤俭节约,让家里始终保持蒸蒸日上的态势。谁能说他有错呢?
谁又不是和他一样,为了心中的某个希望认真活着呢?从小学开始,我们为了老师的一句表扬、一朵小红花坐得端端正正,为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学躲在被窝里看书,为了靠近暗恋的对象不声不响地从各方面改善自己,为了孩子和父母一样不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钱。倘若抽掉这些发自内心的目标,我们还能一步步前进不止吗?很有可能不会。
几年前,J喜欢上了一个在网络上认识的研友。尽管从未见面,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迷上了他的才华。因为两人考的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院系,因为想在那所美丽的校园里与他见面,她比平时更加努力的学习。她特意把头发剪得很短,以省下洗头扎头发的时间;她在路上也听单词录音,一遍又一遍也不厌烦;无论身边有多少同学退出,她也毫不受影响。来年春天,她终于如愿以偿:他们都考上了。虽然最后他们并未做成情侣,可是她依然感激他带给她的所有希望与动力,因为它们,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一个可能会错过的自己。
2020年10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