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导:欲导先扬,毫无架子,结合典型,自然道来。
2.琢磨:新诗改罢自长吟,煅诗未就且长吟。
3.榜后,看《诗经》注疏、议论。
4.作字,须讲究墨色。
5.养鱼、养猪、种竹、种蔬。
6.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
7.待人接物:不随口、不随性,有口有心,言行合一。
8.读经史,纵不能讲习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见解日开。
9.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10.失之穿凿(záo):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11.凡汉人传注、唐人之疏,其恶处在确守古训,失之穿凿;其好处在确守古训,不参私见。
12.释谓为勤,尚不数见,释言为我,处处皆然,盖亦十口相传之诂,而不复顾文气之不安。
“释谓为勤”是指释迦牟尼(佛陀)的教诲需要勤奋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其内涵和价值。这个说法强调了学习和修行的重要性,是佛教中常用的一个表述。
“释言为我”是指佛陀的教诲是为了我个人的利益而存在的,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脱离苦难,实现内心的平和和幸福。这个说法强调了佛教的个人主义和内在修行的重要性。因为佛教认为,每个人的苦难是由内心的执着和贪欲所引起的,只有通过内在的修行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佛陀的教诲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释谓为勤”这种说法并不经常听到,而“释言为我”则随处可见,这是因为它已经被十个人口口相传,不再考虑其文风是否妥当。这句话的背景是在讨论释迦牟尼的教诲如何传承和解释的问题。
13.无论看注疏,看宋传,总宜虚心求之。其惬意者,则以朱笔识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辩论,或仅着数字,将来疑者渐晰,又记于此条之下,久久渐成卷帙(zhì,卷册),则自然日进。
2023.6.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