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趣谈
史思明比安禄山强,多给他2年时间,取代唐朝概率很大

史思明比安禄山强,多给他2年时间,取代唐朝概率很大

作者: 岩岩说史 | 来源:发表于2023-12-17 16:55 被阅读0次

761年,史思明笑了笑:“再给我2年时间,灭了唐朝,统一天下”。不久,史朝义抢先行动,弑父夺权,史思明终究输给了儿子,无缘问鼎中原。

史思明,唐朝名将,智勇双全,比安禄山更加狠辣。史思明活久一点,唐朝也许就终结在763年左右,无缘后面144年国祚,历史将改写。

758年,郭子仪、李光弼东征,与安庆绪在陕州、洛阳厮杀。史思明眼看安庆绪就要灭亡,便主动归顺唐朝,被授予范阳节度使,却谋划再次起兵。

唐朝的虚弱,以及内部矛盾,史思明看得很清楚。安庆绪战败,麾下兵马不到1300余人,唐军却并未追击,因为唐肃宗忙着迎接唐玄宗,就此停战一年。

没能抓住战机,安庆绪死灰复燃,又夺取河北各地,整合叛将资源,麾下兵马扩充到十几万。为此,唐肃宗再次发兵征讨,以宦官鱼朝恩为监军,杀向河北。

唐军号称60万,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仆固怀恩等9位节度使上阵,一路所向披靡,并围攻邺城(安庆绪总部)。

郭子仪、安庆绪相互搏杀,史思明则观望,并未奉诏出兵。唐肃宗希望史思明率骑兵南下,夹击叛军后路,但史思明有自己的考虑,对朝廷阳奉阴违。

史思明以平叛为理由,向唐朝索要粮饷,扩充兵马,积蓄力量,却丝毫不见南下行动。一年时间,史思明扩充了13万,其中精兵5万,战斗力十分强悍。

安庆绪受困,便派遣丞相阿史那承庆、张忠志(李宝臣)去范阳求援,史思明热情款待,在宴会上将他们抓捕,收编了带来的5千兵马,以此向唐朝索要赏赐。

史思明与叛军联系,引起了唐肃宗不满,李光弼乘机进言:“史思明不靠谱,随时反叛,请允许我去范阳灭了他,或者派刺客行动。”

唐肃宗也讨厌史思明的首鼠两端,便派出刺客,结果被史思明反杀,双方关系恶化。史思明大怒,上奏皇帝:“希望杀了李光弼,不然我就带兵去太原,自己行动。”

李光弼、史思明是劲敌,经常掰手腕,仇恨很深。史思明投降时,李光弼就料想他必定再次叛变,无奈唐肃宗不听,后来果真应验。

759年,唐军围困邺城4个月,筋疲力尽,也放松了戒备。史思明得到安庆绪许诺让出“大燕”皇帝的宝座后,立刻率兵从范阳南下,夺取邯郸、真定,与叛军遥相呼应。

李光弼上奏皇帝:“请允许我带兵去真定,围攻史思明,让其不敢轻举妄动,则安庆绪必定战败。”可惜,唐肃宗不给,鱼朝恩又掣肘,李光弼无可奈何。

唐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政,史思明则抓住机会,派兵去截断唐军粮道,袭扰后方。2个月后,唐军士气更加低迷,史思明便书信郭子仪等人,约定时间进行决战。

唐军号称60万,列阵邺城北面,史思明以田承嗣为前锋,亲率5万骑兵冲杀而来。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等分路攻杀,被叛军迎头暴揍,悍将李嗣业阵亡沙场。

李嗣业阵亡,唐军阵脚松动,史思明以契丹骑兵绕到后路,前后夹击,王思礼所部率先溃败。此时,郭子仪赶来救援,但尚未列阵就遭遇风暴,唐军丢下盔甲、兵器,四处逃窜,全军就此崩溃。

邺城之战,史思明麻痹了唐朝、安庆绪,看着双方厮杀一年多,自己却在范阳养精蓄锐,坐收渔翁之利。60万唐军崩溃,河北再次沦陷,史思明夺取洛阳。

李光弼退守河阳,击退史思明,唐肃宗又强迫他出关追击,结果中了埋伏,李光弼所部元气大伤,史思明直接杀到陕州。此时,潼关要塞兵力稀少,关中无兵可用,吐蕃又蠢蠢欲动,局势万分不妙。

唐军主力覆没,安庆绪也处死,史思明不但登上皇位,且掌握了主动权。如果不出意外,史思明将很快杀入长安,唐朝灭亡的概率非常大,可惜他没了时间。

史思明不喜欢史朝义,想册立史朝清为“储君”。史朝义担心性命不保,抢先行动,弑父夺权,登基称帝。史思明死前,直言:“你不要着急,留着我活着,到了长安再杀也不迟。如果你现在杀我,内部必然混乱,夺取天下就没戏了。”

果不出所料,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但本人威望不足,叛军内部再次火拼,唐军赢得了重整旗鼓的时间。2年后,史朝义兵败,被部将李怀仙追击,在林中自缢而死,安史之乱结束。

《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史思明比安禄山更厉害,如果不被儿子所杀,很可能就灭了唐朝。”

参考书目:《旧唐书》

相关文章

  • 史思明与安禄山的异同,安史究竟如何改变唐朝命运?

    我看中国历史之四十八:唐朝篇七 史思明与安禄山的异同,安史究竟如何改变唐朝命运? 和运超...

  • 无中生有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 唐将张巡忠于唐朝,不肯投降。安禄山派部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包...

  • 安史之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至763年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

  • 安史之乱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么遥远的历史,最为繁荣的必然是唐朝。但在唐朝末期(755年)唐朝将领史思明和安禄山发动了一场战争...

  • 《长安的荔枝》‖大唐的家事“安史之乱”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

  • 《大唐荣耀》哪有什么忠诚卫士 不过是识时务者 为何他走了他的路

    《大唐荣耀》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真是一对哥两好啊。 安史之乱就是这两的“战功”。 史思明为什么跟着安禄山混? 无非是...

  • 安史之乱:制度会改变人的想法和行为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

  • 此恨绵绵无绝期

    (本篇文章为虚构,与历史无关) 1 据记载,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战争,史称安史之...

  • 安史之乱的成因与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的动乱,因发起者为安禄山、史思明而得名。唐朝建国之初,军事制度为府兵制,军事格局为内重外轻。唐中...

  • 唐明皇与杨贵妃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思明比安禄山强,多给他2年时间,取代唐朝概率很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eo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