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公园锻炼,门口有小两口在吵架,家人劝解后才作罢。
我从他们身边经过,那位女士仍数落着闷头走着的丈夫。听出来大概是因为丈夫没有在约定的地点等待,女士停车后找不到人了。
说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那位女士却控制不住火气,她容忍不了丈夫的一个小过失。
人们经常会这样:在外面与同事、朋友相处时,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温文儒雅、态度随和,不但不会因为对方的一个小过失而大发雷霆,说不定还会替对方开脱。
但对自己的亲人,父母、丈夫或妻子、孩子,即使心里很爱他们,却常常缺少耐心,眼里揉不了一点儿沙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完全没有面对外人时的斯文。
这样的人不会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很好。至于家人,则觉得没必要端着,想怎样就怎样。
其实,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正是体现在他怎样对待家人上。
在家人面前毫无约束,没有伪装,说出来的话才是真心话,脸上露出的才是真面目,也才能真正体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西汉时著名的冒顿单于,当太子时训练亲信,要求自己的箭射到哪儿,兵士必须毫不犹豫地跟着射到哪儿。
他射自己的爱马,士兵没有跟随的全部杀掉。又射自己的爱妾,没有跟随的又全部杀掉。最后,在一次随父王出猎时,冒顿发箭射他的父亲,手下兵士全部毫不犹豫跟随发箭,冒顿于是夺走了父亲的王位,当上了大单于。
冒顿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宝马、爱妾是他最喜欢的,父王是给他生命的,但在他眼里,这些都没有单于的宝座重要。他对待他们的态度正印证了他就是一个觊觎王位的人。
同样是对待自己的宝马、爱妾,霸王项羽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项羽被汉王刘邦围在垓下时,项羽看着自己的宝马和爱妾,慷慨悲歌: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征战时,宝马常骑,爱妾追随,在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放不下的也是他的宝马和爱妾。
韩信评价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认为项羽有“妇人之仁”。
项羽对待宝马和爱妾的态度就体现了他是一个有爱心讲义气的悲情英雄。
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观察一下他对家人的态度,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