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简友私下愿意不愿意承认,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言,我们的眼睛会更留意东、南这两个方向,不管是否因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引起还是由潜在的心理作用所致。除此之外,那就是面朝西方了,其中夕阳西下对大众产生的不同意味,可以视作这一观点的最有力的佐证。但愿我这样斗胆解说,北方大老爷不要对我生气、发怒甚至留下极坏的印象,还没走进冬天的日子,寒冷的西北风就提早来到江南上空进行血雨腥风般扫荡。
有一句俗语是怎么说的?对了,就是“东风压倒西风”这一句,充满着政治意味和哲学精神,满满的正能量。不是吗,就自然特性而言,东风、西风分别能给人带来温暖、寒冷的天气。只是在夏季尤其是在梅雨季节,东风太子性格过于刚烈,大地热得像蒸笼一般,脚步稍稍走快一点,就会大汗淋漓,招致人身体难受不说,还会惹得人心情特别毛躁,据说夫妻间相骂、邻居间吵架也由此翻倍增加,倒还不如西风大爷具有翩翩的绅士风度,在不经意的午后,给人带来极其舒适的弄堂风,还会时不时地刮一场大雨下来,给大地及其附着物换得一片清凉。
我们再来说说说“南风”。古人以为南风是生长之风。就此,《诗经》就对南风有着高度的评价。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思是说:南风的温和清明,可以消除我的百姓的烦恼;南风的及时传送,可以增加我的百姓的财富。相传舜曾弹五弦之琴歌唱此诗,表示自己治理国家要像和煦的南风一样给百姓带来种种好处。以南风自喻,构思奇巧,言简意赅,委婉含蓄。
作为生命个体的大众百姓和亲近自然的文雅之士,对南风自然没有大舜那般宽阔的胸襟,但似乎也有极度首肯的地方。譬如生长在南国的红豆,是民间爱情的象征。就与自然季候的起承转合而言,它肯定要比北方的红枣经受更多的熏风暖雨的洗礼。又譬如唐·李嘉祐曾对吹进竹楼中的南风进行了近乎写实的描写。他在《寄王舍人竹楼》中说道: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极度的舒适感充溢字里行间。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对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而言,会不会对南方的潮湿闷热天气心生惧怕之意?正因为有这样天真的想法,我对兰江之北的群山投去更多的眼光,眼光里不乏我的热情与爱意,并决心多结交更多北方省份的简友,从他们发表的文章中找到更多让我满意的佐证材料,以认证本文开头那有失偏颇的观点。
陈水河整理于2022.6.24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