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哲思简友广场
红色大幕山《鄂南英雄传八》

红色大幕山《鄂南英雄传八》

作者: 77AA一生何求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05:06 被阅读0次

吴礼执

又名吴竹轩大畈竹家楼人.1924年在镇南中学读书期间,此时的通山正处在一场大风暴的酝酿时期,中共通山县镇南中学支部委员会成立,各地已有党的秘密活动。中共武昌地委特派员魏书和镇南中学支部书记陈钟等人把一批要求进步的青年团结起来,举办读书会、研讨会,编《楚光壁报》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县城内已形成一种追求民主、追求进步、追求革命的气氛。吴礼执积极参加,进步很快。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和叶金波等十人是最早入党的党员)任通山学生联合会总干事。经常深入城乡,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4月,出席全省学生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省学联执行委员。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后吴礼执在富水南北故乡竹家楼,周步山一带开展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农民武装。随后,叶金波、许金门等人找到吴礼执,一起带领农民军打土豪、筹集资金,准备攻打县城。何雄飞任县长后,李良材等为防不测,率领各革命团体与农军主力(快枪队)转移到通山边境板桥地区,以农村为立足点开展民众斗争。

    扩大农民武装,完成军事准备。县委机关迁到板桥后,随即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后,通山党组织与农军都由公开转入地下,与当地的党支部、农协会一起,利用通山的有利地形,在群众的掩护下活动,农军不断壮大。《中共中央关于鄂湘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简称《大纲》)指示“以农会为中心,号召一切接近农民的社会力量(如土匪会党等)于其周围,实行暴动”。占领九宫山与当地豪绅地主作对的哥老会首领王铁仙就是陈兆秀、许金门等争取过来的,他率领部众参加了农军。8月上旬,农军发展到1000余人,全县党员发展到500余人,县委已领导着拥有约4万人口的广大农村。8月29日前,通山将农民自卫队改建成农民革命军,由夏桂林、叶金波担任农军正、副总指挥,李良材任党代表。

    建立秋收暴动委员会,完成组织准备。1927年8月3日,中央作出《大纲》决定。8月5日,湖北省委作出《鄂南农民暴动计划》的决定。8月7日,中央紧急会议通过《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会后,中央负责人瞿秋白、李维汉、罗亦农“在亦农家开过会,共同布置湖北的秋收起义。”中央很快批准了《湖北省农民秋收暴动计划》,省委迅速派党的干部到鄂南开展工作,指定符向一在鄂南特委成立之前主持鄂南工作。8月中下旬,省委又派吴德峰、黄赤光等同志前往鄂南正式成立鄂南特委,吴德峰任书记。

    李良材根据特委派人到通山所传达的精神,随即在板桥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部署秋收暴动。会上,还成立了以夏桂林为主任、叶金波为副主任的通山秋收暴动委员会,具体领导秋收暴动事宜,完成了秋收暴动的组织准备。

    完成武装斗争的思想准备、扩大农军的军事准备、成立暴委会的组织准备,是通山秋收暴动取得胜利必备的基本条件。

    以农村包围城市。8月下旬,唐生智出于自己政治利益的需要,将驻在通山的陈维汉团调走,使反动派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李良材、夏桂林、叶金波等人抓住这一战机,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命令全县各地农民革命军开始进攻,以迅猛之势消灭各地民团,占领四乡集镇,然后夺取县城。

    集中在城东板桥一带的农民革命军第一大队(大队长阚禹平)和快枪队(队长阚学增)300余人,在李良材等人的领导下,于8月28日夜袭西坑潭,消灭了五区民团,农军占领城东重镇西坑潭,控制了水陆交通。

    集中在焦夏一带的农民革命军第二大队(大队长焦瑞祥)200余人,在夏桂林等人的领导下,打垮了夏兆庚的“反共团”,占领城北要地山口铺。29日,夏桂林派农军一个分队驻守界水岭,封锁咸通交通要道。

    集中在港路的农民革命军第三大队(大队长赵孟卿)200余人,在赵孟卿等人的领导下,沿港路河直下罗城,于29日占领寺下,农军占领寺下后,封锁寺下与南林的交通,并很快与夏桂林取得联系。当地农民闻讯,纷纷要求参加暴动,暴动人数不断增加。

    活动在城山脚下的农民革命军第四大队(大队长吉孟来)在叶金波等人的领导下,占领杨芳林后率部东进,28日与厦铺参加暴动的农民会合,组成500余人的暴动队伍,于29日占领了湄港。

    集中在横石、宝石一带的农民革命军第五大队(大队长陈叔卿)300余人,在陈兆秀、陈叔卿、王铁仙等人领导下,攀越朦胧岭,29日与第六大队大队长许金门率领的200余农军会合,占领岭下、吴兴甫、李渡一带,很快与叶金波取得联系。至此,通山县城外围的反动民团有的被消灭,有的被缴械,有的被打垮,已无战斗力。农军则发展到近二千人,有快枪200余。通山完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步。

    29日下午,县委、县暴动委员会领导李良材、夏桂林、叶金波吴礼执等人会合在一起,决定于30日清晨,采用东南、西、北三面(通山县城只有3方出口)合围的战术攻打县城。

    占领通山县城。8月30日清晨,各路农军从三面兵临城下。南林等地的农军守西门,防止城内敌人向咸宁方向逃跑。第二大队攻西北门,叶金波带领的农军攻南门,板桥等地的农军攻北门。附近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肩背锄头、长角(角锄),唱着《暴动歌》,前来助战,把只有一条街的通山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吴礼执发动由青年妇女组成的战地宣传队则爬上城北的白鹤山,手里挥舞着用红绸被面做的红旗,呐喊着暴动口号,唱着暴动歌,气吞山河。

    当时,省委已确定9月9日举行鄂南暴动,通山农军还有参加总暴动的任务,如果通山农军伤亡过大,会影响鄂南总暴动的大局。权衡利弊,县委和暴委决定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逼迫敌人缴械投降,并识破敌人的诈降,使暴动取得成功。

    建立红色政权。为了代表全县人民管理好县城,行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中共通山县委、县暴动委员会决定依据《大纲》“宣布农会为当地政府”的精神成立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8月30日下午,县暴动委员会组织进城各地农军分片推选工农政府委员会委员,夏桂林、叶金波等5人当选。

    8月31日上午,在县衙门前的通羊河沙洲上召开大会,成立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夏桂林当选为政府委员长,叶金波担任副委员长兼军事部长,阚禹平、陈兆秀、涂宗夏分别负责财政、民政、教育等部门的工作。通山人民在省委书记罗亦农和鄂南特委的领导下,在县委和暴委直接指挥下,不仅取得了秋收暴动的彻底胜利,而且建立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实现了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美好理想。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湖北农民暴动经过之报告》载:“通山于八月尾由县委与县长以同乡关系,说明政治概况,该县长即将政权让出,同时即将该县长幽禁,以县长名义向土豪劣绅募捐以稍安其心,同时即将交通断绝,并派农军严守四境。至九日即将该县长及各官吏枪毙,同时派农军二十队分赴各乡杀戮土豪劣绅,并没收其财产,计杀土豪劣绅一百余人,第二日即派农军帮助咸宁”。 这是湖北省委1927年10月给中央的报告。同年10月,《中央政治通讯》第11期辟为专号,报告湖北秋暴情况,题为《湖北秋收暴动报告——湖北省委向中央的报告》,该文献藏于中央档案馆。县工农政府还帮各区乡村建立革命政权,领导通山人民群众抗租抗债,分田分地。

    中国共产党正确和坚强领导是首要的条件。在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各级党组织的许多领导人,特别是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等,从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危害中认识到中国只有开展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八七”会议把中国革命引向了正确的道路。“八七”会议后,中央领导、省委领导亲自部署湖北秋收暴动的事宜。湖北将鄂南作为湖北暴动的中心后,省委又指示通山等南三县可以先行“骚动”。并加强了对通山秋收暴动的领导。

    中央高度重视,并给予有力的领导。中央把两湖秋收暴动作为全国的中心,省委把鄂南暴动作为湖北暴动的中心,并给予有力的领导。当时,临时中央政治局三名常委中有两名常委亲自部署湖北秋收起义。中央还指示湖南省委,要使湘北暴动与鄂南暴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8月23日,《中央复湖南省委函》指出:“整个的湖南暴动要能与湖北互相呼应,尤其湘北鄂南应发生直接的联络”。

    湖北省委直接领导鄂南暴动。为了发动鄂南暴动,省委组成鄂南特别委员会(简称鄂委特委),具体领导鄂南秋收起义事宜。省委书记罗亦农两次亲赴鄂南部署暴动工作。吴礼执当选为县农民暴动委员会委员,不分昼夜,下乡发动群众。同时还为新生政权起草各种文告,并主动将家中百余担积谷奉献给农军食用。1928年秋,被任命为中共咸崇通边区区委书记,发展了近百名党员;组成一支有30余人的游击队,开展抗租抗债斗争。1930年4月,任中共通山县委副书记,在动员青壮年参战,组织妇女儿童拥军扩红、筹集部队给养等工作中尽心尽力。1931年6月,被当作“改组派”而误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色大幕山《鄂南英雄传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il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