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暗时间,你会想到什么呢?我猜大多数人可能跟我一样,会猜想到可能是每天不知不觉浪费掉的时间,比如看电视,刷抖音等等~~
我们很多次,在下班后想要学习,提升自己,却在到家后感觉身心疲惫而放弃,在晚上睡觉前又陷入自责,懊恼,今天浪费了多少小时~
这是看得见的时间,那暗时间是什么?作者给到的定义是: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单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我们生活中不免看到学霸,学神,工资高的,创业成功的案例,为什么别人好像更容易成功呢?从这本书给到的观点,就是:我们普通人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就是暗时间的距离
如果以读一本书为例,双方约定读完20分钟可以休息5分钟,直到一本书读完为止,我们正常人的5分钟休息就是休息,什么都不想,说不定拿起手机刷屏了~而学霸怎么做呢?学霸会在休息的时候让知识在大脑里面回顾,刚刚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我们可以选择休息,按下暂停键的是身体,而不是大脑。
如果我们没有合理利用好暗时间,带给我们的就是低效能,长期的低效能会让自己感觉无力,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最后只会安于现状。而一旦我们会合理利用好暗时间,我们会迈向高效能的状态,赛道,养成主动关注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自己技能的核心竞争力
《暗时间》作者IT精英刘未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总结的大量知识和技巧,帮助我们学习和深度思考,是一本能够引起我们方法观点整体质变的书
米的小圈1、利用一切的时间,进入高效学习状态
时间是最公平的,赋予每个人每天都是一样的~当我们每天用着大块的时间选择读书,写作或者工作·······时候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自己的状态自己满意吗?有百分百专注吗?有掌握高效学习工作的本质吗?
要掌握高效学习的本质,就必须明确怎样才算是高效学习?答案只有一个:利用好你的思维时间,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思维时间随处可得,比如:吃饭,走路,坐车,睡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随时随地把刚刚学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认知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些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日积月累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我今年上过一门关于学习力的知识付费课程,老师是北大的教练,答疑时间有学生问老师:我要备考注会,我多久复习一次好呢?老师回答了一句:随时随地地复习。只有当你真的抓住学习的本质,你问的问题都是表面的,要看清本质。这段学习恰好与这本书提到的观点可操作是一致的!
另外养成高效学习我们要训练三个重要的习惯:
1.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
2.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
3.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
很多人都以兴趣为开始,进入专注状态,而兴趣遍地都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可只有20% 的人有维持兴趣的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那我们缺的燃料是什么?专注和持之以恒
进入专注,让自己保持专注,对环境产生抗干扰这些都可以从刻意练习中得来,当你慢慢开始选择并坚持用思维时间思考事物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进入心流,收获更深层次思考的灵感
米的小圈在高效学习的路上,我们还有一件事是必做的: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进度条的设计与目标有关:明确设定好你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有很多,有人选择写作,自媒体提升自己,有人选择考证提升自己·····不管选择是什么,选择很多,我们要合理化确定目标,前提只有一个,跟你的领域有关。
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场景,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想要考研,于是问道:老师,我现在在工作,但是还想考研,您说是边工作边考研?还是辞职学习考研呢?
书中类似情况作者给到的答案是:都要,而且不仅这两个,千万不要纠结选A还是B,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个饿死在干草堆之间的驴
无论A还是B?A+B >2或更多,两者都选并且做到,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有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训练了自己的思维时间,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啦~~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某些明星,即使离开娱乐圈,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都是通过思维时间训练而来的
米的小圈2.丢掉以往的惯性思维,接受新的可能性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相信都看过,跳出思维的墙,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那道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
如何丢掉以往的惯性思维?作者给了三点建议:
1.运用理性的力量,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而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以减少浪费的时间成本,这也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我们思考的越多,大脑走的更远,现实中才走的更稳
2.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可能,
我们在手机上曾经做过这样的测试,一个旋转的女人,看你是左脑还是右脑,有人看到顺时针,有人看到逆时针······其实这跟左右脑毫无关系,类似多义性视觉错觉
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总有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生活中有多少误解是由于对别人的意图的误读而导致的呢?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
3.遇见20万年前的自己:
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决策藏在我们的天性里,而这些天性也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问题:父母情商不高的话,会不会影响孩子?我给的回答是:父母情商不高,由于父母知识的局限性,在前期可能会培养一个情商不高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积,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欠缺,那么他可以选择多读情商这类的书籍,参加这样的知识付费,通过后期的努力,让自己不是一个别人认为的情商不高的人。
4.理智与情感
我们的天性,经验塑造了现在的我们,但是我们不能被束缚。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之所以很难改变,因为它的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能够改变既有的西瓜,依靠的只有知识。我们不仅仅要知道答案,也要知道求解的思维过程,走出思维的钢印
米的小圈我们在接受新的可能性的时候,要摆脱“我不能”“我不想”的思维,多考虑我能做什么?伴随着现在自媒体的崛起,付费平台越来越多,涌现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保不齐有参差不齐的浑水摸鱼的人,看到过很多平台一夜间消失了,圈钱跑路了~~也有一些掘出的勇者,有感召力,号召了几十几百人一起学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实现了知识变现。
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达成目标,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影响我们行动的思维,环境限制了我们,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要想着逃避问题,怎样的解决是自己的受益最大化呢?就是自己动手。很大程度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独立的,如果当下不解决,很大程度上以后还会遇到它, 当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有了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掌握了学习与思考,时间与效率,习惯养成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别人给你的方法需要自己实践,这是一本关于高效时间的精华书,非常值得你的一读(友情提示:对于非IT业,第三章晦涩难懂),彻底明白掌握前两章,就已经迈上了高效学习之路,愿我们后续之路有它会让自己更加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