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尤其忙碌的一天。
一上班便参加了一个线上宣教报告会,报告会还没结束,门外已经有好几位办事人员在那里候着。趁着办完一项工作的间隙,我喝了一口水,然后趁着尿遁的时候,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一下紧张的筋骨。
下午也是如此,打发走最后一位办事人员,窗外的天光已经暗淡下来,我收拾好办公桌上的资料,换上自己的便装,走出单位小楼。门口的保安大哥说,我差不多是倒数三四个离开单位的人。我对他笑了笑,算是对他的回应。
太忙了,便没时间摸鱼看书啦。
回到家,我将自己略有疲惫的身子扔在宽大的床上,然后,迫不及待的翻开《太傻天书》。循着“太傻”的指引,我今天读的是对话录中的“时间的超越”部分。
说真的,我感觉到这份苦口婆心的啰嗦,啰嗦到我简直无法集中精力去抓住可能的重心重点。如果拿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来作比较的话,简直就像一个本来就心不在焉的香客,走到寺庙经堂的时候,只听到“当、当、当”敲击木鱼的声音和法师口吐莲花般念着“麻咪麻咪哄、麻咪麻咪哄”。
我完全能够感觉到这份虔诚与热闹,可就是啥也听不懂,妥妥的,他们是在诵念着“天书”。
想到这,我便有些释然了:“天书”之所以为天书,那本来就不是每一个遇见它的人都会懂的,否则,就成了烂大街的“下里巴人”啦。
当一旦跳出理解、领悟的执念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思维变得活跃许多:
当一个白发老者拿着一个没有弯钩的钓竿,整天闲坐在渭水之滨的时候,可以想见,这怪异的行径一定会引来太多的议论与批判。只有一个人,他读懂了这里所蕴含的天机。于是,他成就了一番宏图伟业,他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我们常会囿于历史的经验和未来的假设,来评判自己当前遇到的事情和问题,于是,我们的第一反应便会是比较、评判和定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脑的病毒吧。
当下便只是当下,它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它就那样存在着。正如书中所说:“正确地对时间的使用模式是:只在当下一刻,成为自己,无需思考,无需追逐,无需选择。”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评价、不是批判,也不是假设的预估,而是主动地靠近,善意地接纳,在彼此相处中加深印象、增进了解,然后再领悟其蕴含的深刻智慧和大道。不必追求全部为我所用,只要得其一点,也将受益无穷!
不必思考,只需欣赏,就像静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欣赏暖阳下的音乐,就像山间叮咚的流水让你更加愉悦。“这就是当下的感觉。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当下一刻”的力量。你生活的每一刻都可以处于这种当下,这也是一种行动中的冥想。”这样,大脑中的病毒也就会因为失去养料,而慢慢地消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