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比较浮躁,看书不能持久,看一两章便没了兴致。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久看一种书籍总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次我看了一本有关高效学习的书籍,分享给大家。
我记得大概在初中的时候,当时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订购类似周刊类的学习报纸,报纸角落常常会有宣传超级记忆法的广告。
在我想都不敢想的时候,我们村一个女孩子花高价买了一套。
我是在一次周末去找她玩的时候看到那本书的,随手翻了下,正好翻到将英语单词拆分,借靠联想法去记忆。
当时觉得荒诞,直到我前两天看完《怎样高效学习》,多年前的记忆又突然被唤醒,决定就自己的理解,对这本书做个总结。
我花了点时间画了一个庞大的思维导图,但由于篇幅原因,无法展现,所以在此用文字代替图形进行叙述。
这本书提到一个高效学习的观点——整体性学习。
上学时,老师习惯对我们说: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我想这个体系应该就是整体性学习的一部分。
很多研究性课题都提到过一个观点:大脑不习惯记忆零散无规律的东西。之前在《金字塔原理》中看到一个购买食材的例子,妻子让丈夫购买9样东西,分别是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桔子、黄油、苹果、酸奶油。
如果单凭死记硬背,我想大部分人应该没走到超市便忘了一半。
《金字塔原理》中说的是大脑的短期记忆一般是记忆7个项目,所以作者的建议是对这些食材进行归类,找到它们的逻辑关系,然后再去记忆。
而我今天打算学以致用,通过联想法去记忆。
还是先介绍下书中大体内容吧(只介绍对大家比较有用的部分)
一、学习的顺序
1、 获取知识
当今社会,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互联网、报刊杂志、电子设备,虽说便捷,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内容真假难辨,需要读者仔细斟酌分辨。
一般建议去一些正规的学术网站,找一些有具体来源与参考文献的文章。
2、 理解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个概念、一段话、一篇文是什么意思,如果连表面意思都没有理解到,就谈不上后面的拓展和应用了。
3、 拓展知识
这个步骤就是整体学习法的开始,说简单点,就是把这个知识进行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4、 应用知识
上学期间,我们常常有很多同学成绩还不错,但没法学以致用,遇到实际应用常常束手无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学物理学科中的电学,可能电路图看得很明白,各种计算题做得也好,实际生活中却连灯泡都不会接(不小心暴露了自己~)。
在学习的顺序中还提到了纠错和测试,纠错主要说的是在拓展练习时,大脑会做各种尝试,要把一些无效的、错误的联系删除掉,我觉得在开始阶段可以不要。先把1、2步骤做好,熟练做第3步时再思考纠错的问题。
二、学习的技术
从小我们被教导好好学习,但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学,老师也很少会教我们怎么学。
语文老师说:这篇课文要求背诵,明天早上抽查。
数学老师说:课堂上不做笔记,坐着干什么。
所以上学多年,以致于工作多年,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但在这个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怎么去学显得比学什么更重要。
书中观点不少,我只说与我们最贴近的两点。
1、快速阅读
我的阅读速度属于中等,所以面对比较厚的书籍常常产生焦躁情绪,以前看过有关快速阅读的文章,但常常嗤之以鼻,觉得太不可靠,毕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并不能让人吸收到更多的内容,最多了解情节,对于专业类的书籍就更不能这样做了。
但现在我对快速阅读有了新的看法,我所说的快速阅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扫下去,而是在理解了内容,和以往吸收一样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阅读速度。
原因在哪?因为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视线一直在当前阅读的位置,眼睛很多时候还是会跳到文章的其他地方。而且眼球在随着文字移动的过程中也有快慢之分。
书中提到了一个方法:指读法,即用食指放在你要读的那一行下面,不断移动食指。
我试了下,动作看上去有点傻,但这个方法也是为了避免视线的胡乱扫视,我接下来打算试试。
还有一点,就是默读。我发现我读书或者写文的时候,都在默读。写文就算了,但阅读时这样做无形中就降低了阅读速度。
这本书中没有提,但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心里一直重复默念1、2或者A、B,让它们充满大脑,习惯之后就不会默念了。
我试了下,确实能避免默读,但在理解方面有点打折扣。可能是还没有习惯的原因吧。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要集中精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认真阅读书籍,细嚼慢咽并没有不好,但针对书籍类型,选择最高效的方式,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2、做笔记
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笔记的呢?
老师在讲,我们在记,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我们记了满满一本子,但这些笔记并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知识点,最多算是教科书对应章节的精简内容。
做的笔记往往是线性笔记,即从头到尾,一条条罗列。
这种笔记有一个坏处,就是不容易形成知识体系,也没法真正融会贯通。
而前面也说了,大脑习惯于记住归纳过的、和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东西,一旦知识能在大脑中形成一张大网,那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也更能举一反三。所以近些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很受欢迎。
要建立学习网,就需要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算没有联系,也要通过一些方法建立联系。
我自己尝试过的有思维导图、网格本,虽然没有深入去学习做笔记相关知识,但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后续有时间会再研究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笔记的方式,所以在这一点上不多说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笔记不在于工整有序,而在于梳理思路,掌握知识,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三、联想记忆法
最后介绍一下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
概念比较抽象,总之一句话大脑喜欢新奇的东西,也喜欢与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东西。
回到开头,我们来利用联想法记忆购物清单: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桔子,黄油,苹果,酸奶油
我绘制的场景是这样的:
轰隆隆,天上突然出现一串巨大的葡萄云,紧接着大雨倾盆而至,咦,落下来的怎么是乳白色的牛奶呀,一只土豆穿着花裙子,乘坐着一个特大鸡蛋滚去接牛奶,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肢朝天,来不及爬起来就被大雨冲到了一面橙色的城墙底下,仔细一看,墙壁是由胡萝卜和桔子、经过黄油粘合砌成的。这时它的苹果手机响了,正准备接听,突然啊的一声惊叫,原来手机已经化成了一堆酸奶油,正滴答滴答从口袋流向地面。
我绘制的还不够新奇荒诞,给李同学读了下,他说:你这什么土豆、胡萝卜乱七八糟的,你在说什么?
我问他记住了哪些东西,他一下子说出了七八个,只有第一个葡萄没记住,我想应该是没怎么注意听。他反驳说不需要这样也能记住,于是我又重新写了9个名词,他看了一眼却只能说出六七个,过了一会再问,立马能想起来的只有三四个。
联想记忆法肯定是有效的,只是看每个人如何去应用。当然,这个难点在于绘制场景,构建联系。这也是考验大家想象力的时候。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不一样的学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