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是晚上不想走,早上早早的就来,比丫头还要早,很殷勤。贴心的给湘云盖好被子,她睡觉不老实宝玉之前就知道的。黛玉醒的那么早,睡眠一直都不太好吧,也是病因之一了。
宝玉就着湘云洗过的水洗脸,觉得自己同姐妹们没什么分别。不止是袭人,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年岁不是小孩子了,不应该再那么亲密,该有所顾忌了。宝玉沉溺在亲密的关系中不可自拔,原先情同手足,而今为什么要有隔阂。
单单是编辫子,就这么多步骤,头发怎么绕,镶什么饰品。辫子上丢了一颗珍珠,黛玉打趣他说送别人了,宝玉不答。真是丢了的话,宝玉是怕解释了万一说了错话,又惹得黛玉生气吗?还是果真是送人了。袭人应该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找不到一样的珠子,只好另配了一颗。我想不是丢了,宝玉和袭人都知道这颗珠子的去向,不想说出来。也是小事情了,不必去深究。
宝钗察言观色的能力当属一流。和袭人说话,“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在袭人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她的品性,高明。宝钗很能抓住细节,见微知著,深不可测。
袭人的劝解多次无果,她也累了。宝玉还是一脸无辜,不知道做错了什么。袭人的劝诫他早就忘了。丫鬟们都知道是什么事情,唯独宝玉,还觉得委屈。宝玉是真的不明白,袭人不愿再多说,免不了误会。生活里也又很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他知道我的意思,我觉得他知道该怎么做,可是他没有,故意和我作对,气愤在所难免。把话挑明难吗,挺难的,很多话说不出口,或是不想再说。
叫去吃饭是暂停矛盾的惯用手法了,来一件不得不去的事情,把当下欲燃的矛盾搁置下来,冷却了就容易处理了。袭人、麝月自然是不记挂什么的,宝玉一肚子埋怨正没处诉,蕙香来的不是时候,就拿她了。小孩子确实是会记仇的,一定要报复了。我小学时候就会记仇,有的记得长久,有的得了些好处第二天就忘了。宝玉就是处在小孩子和大人的分界面上,青春期,过渡期。
宝玉身边都是机灵人,就他一个呆呆的。四儿想尽办法让宝玉对自己产生好感,日后好有重用。贾府里的下人,哪一个不是想往上爬的呢,只鸳鸯算是个例外吧。宝玉也不想听袭人她们的劝说管教,拿出主人的架子,对这些姐姐妹妹又显得无情无义,难为了宝玉。
《南华经》的这一段,似乎是说把一切规则破环,抛弃一切知识,从而重新建立,归于美好。宝玉也在生气,毁了这些人,袭人、麝月、宝钗、黛玉,才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宝玉第二天就好了,其实原先半天就好了。宝玉这生气又和好,常有的事情。宝玉“不知悔改”,实际上他是真不知道做错了什么,袭人的劝诫早就忘了。气急的时候总喜欢联系到死亡的事情上来,袭人最怕这个的。黛玉来找宝玉,
下一段故事开始。女儿生病,凤姐过于小心了,医生都要留在家里十二天不让走。贾琏的性欲也太强了,气血方刚。两个人都有那个意思,贾琏前怕狼后怕虎的,少不了小厮中间调和,偷偷摸摸的就成了。多姑娘大概是见识过宁荣二府男人最多的了,手段高明。形容贾琏的样子,太形象生动了,那种欲望,入木三分。细心的平儿发现了证据,贾琏软硬兼施。凤姐对贾琏了如指掌,一语中的。贾琏怕的不行,“只望着平儿杀鸡抹脖使眼色儿”,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平儿知道凤姐的脾气,不顺了贾琏的意。贾琏只是嘴上逞强。倒也说出了他的苦楚,凤姐的控制欲。平儿是忠心耿耿,凤姐说“正是没人才好呢”,意思是我不在,你和贾琏就可以做些好事了。平儿是被凤姐冤枉了,“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指的正是多姑娘的事。贾琏只当自己是个看戏的。
2018.10.02-2018.10.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