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akura532
昨天早上,一位从小熟识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于我们而言,是心中悬而又悬的石头总算落地,于他的家人而言,不知是痛苦的终止还是延续。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无法逆转。而当我们真正面对的时候,却总是刻意逃避,生怕回忆牵绊,独自面对斯人已去的无尽哀伤。
以我自己为例吧,第一次真正接触死亡,是在12年前。那天周末,爷爷突然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平日一向大嗓门的爷爷接通电话后却出奇地平静,简短的交流中甚至能感受到他声音微微发颤却仍在努力保持冷静。
挂断电话,爷爷跟奶奶交流了几句,就转身向我:“萌萌,你外婆刚走,我们等会儿去看看她吧。”说完,爷爷拍了拍我的背,示意我别太难过。可是彼时,我对死亡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嘀咕:“走了就是不在了的意思吗?那外婆去哪儿了呢?”回家路上,我紧张又忐忑,那些曾经和外婆相处的幸福时光渐渐浮上心头。
外婆第一次牵着我的手带我买糖果的样子、外婆说最好的都是留给萌萌时的样子、外婆年年去寺庙祈求佛祖保佑我的样子……情至深处,短短三句话我却因无法抑制的泪水而数次中断,着实惭愧。
如今,十多年过去,我以为自己重揭旧疤时能尽量做到心如止水,却发现能让我一瞬间泪如决堤的,唯有亲情。
亲历了三次死别的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昨天和姑姑聊天,说到中国高知家庭出身的名媛洪晃,姑姑满眼惋惜:“洪晃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慧,能力出众的女子,可是在她身上,我越来越多地看到了痞,很少有柔了啊。”
柔。是啊,我好像也越来越少地听见这个词了。近几年,我更多地看到各大营销号宣扬女性“独立自主”:要拼命赚钱,用丰厚的物质条件让前任后悔,活出女王范儿。这样有错吗?没有。但是过度渲染,是不是就像毒鸡汤,让你乍听之下无比兴奋,事后还是怅然若失呢?
凡事过犹不及啊。为什么我们总是要浑身戾气,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能力似的,急于证明我们就是要凭一己之力撑起一片天呢?殊不知这样的你,独立得让人心疼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陷入了独立的怪圈啊。你用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换来丰厚的报酬,却换不回那些错失的陪伴与温馨、你用层层加深的黑眼圈换来了甲方的提拔和奖励,却换不回年少力壮,精力充沛的健康体魄、你用一次又一次的咬牙逞强换来了别人对你的过高赞誉,却换不回匆匆流转的岁月光阴。
生而为人,我们都不想庸碌无为地走完一生啊,所以姑娘你必须努力。但是,我更希望每个女孩子都能拥有在寻常生活中创造小雅趣的能力。不恃宠而骄、不孤芳自赏、不媚于物质,褪去浮华,沉淀下女子明媚安稳的独特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