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小品读书哲思
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作者: 单华伟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18:29 被阅读0次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五十四篇原创文章


    | 智慧不是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条

    近年来,一部分的视频创作者渐渐从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退出,在国外的YouTube视频网上发布视频,原因很简单:无脑喷子和杠精太多,而在国内访问YouTube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他们希望借此过滤到这些人

    虽然最后我们还是发现这类人哪里都有,但搬到外网后,确实是少了一些些。

    这些创作者的心情其实不难理解,从他们的从业经历和视频录制场地可以看到,他们不缺钱,不缺观众,发视频的大部分动力是『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在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为什么不把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屏蔽掉呢?

    在知识与智慧的领域,同样也有这样的屏障,那些深邃、思辨的道理,都写在经典文本中,我们需要静下心阅读、思考,多方面查找资料,才能走进其中。

    所以,有的东西,是不需要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广而告之”的,当一个人的阅读量到了那个层次,他自然会从某些地方明白那些道理。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的是整个思维完整的推导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条,他还知道后人对这个东西的进一步批评,以及其历史和文化意义。

    若是整天拿着个高声喇叭宣传,吸引来的多半是别有用心的小人(在《每个人都该懂一些很深奥的道理吗?智慧应该被普及吗?》这篇文章中,笔者专门谈了这个问题),除此以外,还会向大众传达过多的偏见、误解和教条,实际上是糟蹋了智慧。

    |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

    有一群人,生来就被绑住手脚,在洞穴里面对一面墙壁过日子,他们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而这些影子也不过是一些模仿现实世界的事物雕刻的木偶的影子;

    某天,一个人挣脱了束缚,转过身来,发现眼前所见并不是现实,身后的木偶才是实际之物;而当他继续往外逃,走出洞穴,又会看到那些真实具体的事物;

    而当他抬起头,因为常年生活在黑暗中,被耀眼的阳光刺到双眼时,他才最终明白,照耀万物的光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以上这个小故事,便是柏拉图著名的『洞穴说』,哲学史上常把洞穴说解读为认知不断上升的过程:首先是认识假象的假象(木偶的影子),然后是对假象(木偶)的认知,再然后是对实物(真实的物体)的认知,最后是对照耀实物的万物之源(太阳)的认识。

    太阳在这里比喻的,自然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中至高无上的“理型”,可见,柏拉图实际上是在强调最高的真理性的知识。

    那么,现在请问那个逃出了洞穴,明白了真相的人会如何做呢?柏拉图给出的回答是,他会回到洞穴中去,试图说出真相,但最终会被大家当成骗子,被处死——正如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遭遇。

    知道所谓“真理”的人应该如何选择?柏拉图给出了他的回答:讲出来,即使要献身,也无所畏惧

    但是,当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滔滔雄辩,当他反复告诫雅典人真正善的生活在何处,得到的仍然是一杯毒酒——如此高尚的责任感换来的,不过是历史上一个美谈而已。

    知识本身,宏道本身的社会意义其实很有限,因为观念是根植于社会的,观念的变革必然也只能由社会变革促进(这个话题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具体阐释)。

    但哲人终是哲人,笔者在《哲学是强者的思维苦旅》这篇文章中谈到过,当你真正去钻研,打心里,从纯思上认同哲学式的思维,将哲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把思想上的自由看得很重,当肉体对你心灵的干扰越来越少,要为之生为之死,根本都不用思考——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那么有没有某种可能,我们采取一种温和的方式述说真理,以促进道理的传播呢?

    这种说法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就像说『圆的方』一样滑稽,从来没有真理是温和的,真理都是刺眼的,忠言逆耳,当你用温和的方式说出来的时候,道理已经失去了它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因为道理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于他多么绝对正确,多么“真理”,真理之为真理,首先是因为其反思精神,其次是在于其辛辣,在于提醒你,警醒你,给你带来的危机感本身。

    苏格拉底说他要做一只牛虻,时时在雅典人耳边唠叨,笔者在《我们正在被媒体毒害吗?》一文中说任何批评都是通过“加饱和度”的方式完成的,表达的都是这个道理:求其上,得其中,只有反复强调,甚至适当有意强化,我们才会重视这一切——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就是需要点『矫枉过正』的倔劲儿。

    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

    |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到这里,这篇文章也许会自然浮现出一个主题:既然智慧不是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条,而是艰苦精微的学习,既然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既然宏道本身的作用极其有限,那『知识分子没有,也承担不了宏道的责任』这个结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笔者说的这一切,是针对所有人的,我谈的也不仅仅是那个高大上的“宏道”问题,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人读的任何书,都只能为自己而读,我们不能,无法,也不应该为他人的智慧负责。

    即使在学校中,老师上课,学生之间争辩,如此直接的知识交流也仅仅能传达一些“知道”,一些事实,一些观点,讲了就是讲了,仅此而已。

    至于学习者是不是在逻辑上彻彻底底的理顺,明白其本质,甚至是在纯思上认同那些高尚之物,就要全看个人的禀赋和努力程度,每天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时间了。

    现在我们的整个社会,其实都还沉浸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情绪和感知当中,总是以为“传播知识,开启智慧”(这本身是一种对启蒙运动精神庸俗化的理解),但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并不直接开启智慧,智慧的获取是极其痛苦的。当我们热心地给别人讲一个东西时,起到的效果其实很小很小。

    那么,笔者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我自嘲到,我是在“故弄玄虚,贩卖思想”——因为我知道,我能做的也仅仅是提供一点点启发,仅此而已。

    抱歉,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说明

    更多认知升级、思辨思考的内容,请参考我的『个人成长体系01:认知与自我 』专栏(点击蓝色字体可跳转,如果链接不能显示,请在浏览器中打开,或者给我私信)个人成长体系01:认知与自我

    我是单华伟,专栏作家,全网同名发文,这是我的第一百五十四篇原创文章(各平台更新不同,所以我发文不一定是按顺序来的),所有从别处参考的内容都会在文末标出,没有标注的部分,那便是个人所思所想,欢迎转发和分享我的文章。

    本文受维权骑士版权保护,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视频形式的侵权行为将被追责,商业转载与合作请私信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eavktx.html